周文研究的可能空间
[Abstract]:Before reading Zhou Wen, I knew little about Lu Xun and Feng Xuefeng except i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Lu Xun and Feng Xuefeng. At first, he read the historical data-revolutionary memoirs, and the language was almost the same, but the key points were vagu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him and the general left-wing writers. With a few works read from time to time, the impression is good. Until one day I read about Zhu in my gradual curiosity.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分类号】:H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云鹏;鲁迅的语文教育思想[J];台州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宜宾;鲁迅笔下的“绍介”[J];咬文嚼字;1999年05期
3 李蟠;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方向[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4 袁锦翔;鲁迅译笔新探[J];外语教学;1987年03期
5 徐朝友;鲁迅早期翻译观溯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万宝林;鲁迅翻译思想的创新性[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李荣先;;“何以”应是“何尝”[J];咬文嚼字;2008年03期
8 姚彝铭;说“误植”[J];语文建设;1995年04期
9 李静;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J];语文世界(小学版);1997年06期
10 ;鲁迅与狼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琼英;;鲁迅语言观与翻译策略关系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前言[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前言[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5 ;前言[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6 ;前言[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7 崔仲平;;《元日》屠苏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施仁先生谈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9 陈显军;;言语环境中的语言艺术[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家永;《且介亭杂文》中“且”字的读音问题[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梁葆莉;读书之学与演讲之术[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沈锡伦;词义的性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4 马丽;汉语称谓研究十年[N];光明日报;2005年
5 林长华;趣味残缺字[N];山西日报;2005年
6 王蒙;汉字思维和拼音思维是不一样的[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林敏洁;女,女人,女子,,妇女,女性[N];人民政协报;2002年
8 伍铁平;坚持科学精神 维护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N];中华新闻报;2002年
9 熊荣国 钱洪;多“磨”才能出精品[N];战士报;2008年
10 易水生;“奴才”一称的特殊地位[N];北京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路;沉浸式项目中的汉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春阳;白话文运动的危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谭春;概念结构与概念石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张传旭;楚文字形体演变的现象与规律[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淼;中初水平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偶遇词汇学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高彬;猜测与反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吴庄;汉语基数词语义和语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廖扬敏;《老子》专书反义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鸣飞;鲁迅与更敦群培翻译思想之比较[D];西藏大学;2008年
2 骆为;规范论视角下的鲁迅翻译序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颖平;鲁迅与韦努蒂异化翻译策略之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翟全伟;从副文本角度看鲁迅翻译思想的形成和传播[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5 杨海梦;西语系词句和汉语“是”字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杨明;现代汉语副词篇章功能的多维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7 臧夏雨;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在鲁迅翻译思想中的体现[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龚琳;翻译过程中译者角色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李旭;五四前后中国翻译理论论争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保庆;幽默的兴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15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15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