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月老”考论

发布时间:2019-07-26 12:27
【摘要】:在中国传统社会,"月老"是民间信仰体系中的一个掌管男女婚姻的"幽吏"。"月老"称谓自宋代形成后,逐渐得到民间的广泛接受和普遍信仰;在此过程中,"月老"的民俗形象具有了宗教性和世俗性二元特征。"月老"故事的广泛传播,一定程度上与其开放式的预言结构和缘由命定的观念密切相关,而"月下老人"、婚姻簿、红线等则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Yue Lao" is a "clandestine official" in charge of men and women's marriage in the folk belief system. " Since the formation of the term "Yue Lao" in Song Dynasty, it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nd widely believed by the people. In this process, the folk image of "Yue Lao" has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religion and secularism. " To some extent, the wide spread of the st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open prophecy structure and the concept of destiny, while the "old man under the moon", marriage book, red line and so on have become cultural symbols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YJC751049)
【分类号】:K892;H13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3 唐勤泉;;论翻译的基本单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耿纪朋;;宗教信仰中“内神”、“外神”的系统化建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5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秦川;论古代小说中佛、道“劝惩教化”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谈莉;;唐代乐府诗格律化倾向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沙红兵;;“文体对拟”:古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一个特点——以古文(批评)家的创作与批评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詹绪左;俞晓红;;《王昭君变文》校注商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舒耘华;;古典小说中的物化现象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5 郝延霖;;论西域文学(代序)[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6 王倩;;朱熹在“《诗》教”思想上对欧阳修的借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王倩;;欧阳修对朱熹“《诗》教”思想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衷娌;;论《闺房记乐》译文的语气隐喻现象化解中英言语交际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王婷婷;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分析林译《浮生六记》的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金野;唐彦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均泽;说“让”[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年11期

2 许万宏;;《现汉》误了“终身”[J];咬文嚼字;2006年12期

3 宋国宏 ,陈怀美;“婚姻”别称知多少[J];语文世界(蓝B版);2001年05期

4 王晓丽;婚姻中的门户观对词义的影响[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5 刘东汶;;古汉字中的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夏军;“母性之庠”?[J];咬文嚼字;2003年04期

7 雷春仪;;从文化视角研究中英爱情与婚姻隐喻的差异[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刘运兴;;释“尔之教矣,民胥效矣”[J];文献;1997年01期

9 ;知识文摘[J];财会月刊;2000年21期

10 张树;;浅析汉字形体结构中的婚姻与心理文化意蕴[J];语文学刊;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姚景良;;试说闽南特有的歇后语[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罗燕;;贵州荔波布依族傩书探析[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马全祥 岳喜军 采写;新词酷语冲击老年人[N];北京社会报;2006年

2 黄集伟;2003我收藏的关键词 流行语[N];北京科技报;2003年

3 叶秀华邋通讯员 刘红;景宁斥资百万实施“畲族语言应用与保护工程”[N];丽水日报;2007年

4 陈沸宇;青海完成“土族文”保护[N];人民日报;2008年

5 李雅琴、林志党;明末清初“闽南语字典”佐证海峡两岸方言渊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本报记者 米赢 吉洛打则;守卫和承继彝族母语文化与文明[N];凉山日报(汉);2009年

7 连振祥;裕固族文化研究回归本土[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丁崇明;别关上文明与智慧的大门[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宁云;汉语篇章零回指的解析与生成:一项基于语料的向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学;壮语语词视野中的农耕文化观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荣荣;中西方关于“信仰”的跨文化语义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张文君;成都话词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叶荭;广告与文化[D];安徽大学;2003年

5 张勇生;仫佬语动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萧晟洁;《说文》中的妇事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孙永珍;两周媵器铭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益军;翻译过程的语境视角[D];四川大学;2006年

9 周花;毕淑敏散文比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秦莉;以寓言为隐喻:《列子》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19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19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f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