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驱动的英汉语言接触研究:以“被”字句为例
[Abstract]:Based on the sociolinguistic variation view and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changes of Chinese "quilt" sentences in terms of semantic structure, syntactic function, pragmatic information and syllable structure, and verifies whether the changes of "by" sentences are the result of contact with English and Chinese. It is found that the frequency of the use of the word "by" in modern Chines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contac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word "by" also shows obvious changes in semantic rhyme, sentence pattern distribution, subject refe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ype of agent in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word "by" is not completely divorced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Chinese grammar, and language contact, as a "catalyst", leads to and accelerates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d "b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语料库驱动的英汉语言接触研究——拉波夫的语言变异观”(09YJC740052)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东英;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1年02期
2 邢福义;承赐型“被”字句[J];语言研究;2004年01期
3 谢耀基;汉语语法欧化综述[J];语文研究;2001年01期
4 石毓智;汉语发展史上的双音化趋势和动补结构的诞生──语音变化对语法发展的影响[J];语言研究;2002年01期
5 石定栩,胡建华;“被”的句法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6 熊学亮,王志军;被动句式的原型研究[J];外语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婷;杨梅;;数据驱动学习与专业英语写作创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谢佳宾;张哲;;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构词法的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张高远;"名物化":一桩旷日持久的语坛"公案"[J];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屈哨兵;被动原型及其图式预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5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检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期
6 魏海燕;英语作格结构的认知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7 赵淑梅,秦秀白;广州地区报刊娱乐新闻中语码转换现象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彭睿;;构式语法化的机制和后果——以“从而”、“以及”和“极其”的演变为例[J];汉语学报;2007年03期
9 吴为善;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10 储泽祥;“十五”期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宇弘;;从形态学角度看现代汉语词法的欧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屈哨兵;;被动标记的认知分析[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谢晓明;左双菊;;“给”字被动句[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杨海明;;被字句中弱施动角色的层级[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8 曹道根;现代汉语被动式原则与参数模型[D];复旦大学;2005年
9 刁晏斌;虚义动词论[D];南开大学;2004年
10 赵贤德;句管控下的“V成”结构及相关小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阡子;现代汉语被字句的词汇语法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曾小红;论“V上/下”[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俞建耀;二语习得过程中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的综合解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4 刘祖勤;英汉借词的不对称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钟为晓;英语专业学生词汇搭配能力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沈灿淑;“V到X”中“到”的解析——表结果的功能类成分的确认[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慧;唐以前“得”字及相关“得”字句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雪明;论英译汉中过分“欧化”之弊[D];山西大学;2003年
9 俞燕明;[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10 姚晓琳;汉俄外来词对比研究——以现代汉语和现代俄语为主[D];苏州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2 吴庚堂;“被”字的特征与转换[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3 李艳惠,石毓智;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4 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5 邢福义;说“句管控”[J];方言;2001年02期
6 莫红霞;“被”字句中“被”字宾语有无的制约条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石定栩,朱志瑜;英语对香港书面汉语句法的影响──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吴庚堂;汉语被动式与动词被动化[J];现代外语;2000年03期
9 何自然,吴东英;内地与香港的语言变异和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永腾;;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中“V个VP”结构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2期
2 孙咏梅;吴松林;;旅游语料库模糊搜索翻译等效[J];科技资讯;2007年08期
3 董芳;蒙景村;罗刚;;水族水书语料库的建立原则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刘丽娜;;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谚语文化对比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17期
5 任梅梅;;基于语料库的典故词语修辞效果分析[J];当代小说(下);2010年03期
6 金稀玉;;基于语料库的中日韩同形异义语比较[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7期
7 董娜;;语料库与翻译教学[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8 杨建军;;汉语古籍语料库的建立原则[J];辞书研究;2006年02期
9 何常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综述[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8年01期
10 何常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先宽;孙若红;;网络交流语的隐喻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王玲玲;;普通话口语交际网校构建设想[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3 叶军;周鸣之;栾印华;朱青春;王颐嘉;乔丽华;单明;周梅;汪张龙;易中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应用研究[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渝光;杨瑞鲲;李竹屏;陈典红;;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改进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亢世勇;姜仁涛;姜岚;李艳;;《汉语新词语学习词典》的编纂[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6 李洁;;语言服务工作室与MTI翻译实践[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曰国;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探索普通话自然连续语音之规律[N];光明日报;2001年
3 文枫;打开语言的窗口[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继晟 张然;流行语多少财富在流行[N];市场报;2003年
5 记者 宋晖;语言研究创新源于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周诺;让语言学“热”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吴晶 董豆豆;“释放”部分异体字,政策体现人文关怀[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信司司长 李宇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情况[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9 高泽友 邹煜;尽快建立羌族语言基因库[N];中国文物报;2010年
10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语言文字工作应当与时俱进[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廷香;基于语料库的3-6岁汉语儿童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何婷婷;语料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建梅;基于语料库的现代蒙古语简单陈述句句型分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郑泽芝;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字母词语识别及考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付宁;语法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隋岩;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有效字符串”提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9 明宏;基于与汉语介词短语“在……上”之比较的英语介词on的认知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露露;汉语衍名的双事件隐喻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杜雪玲;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论文摘要体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艳;政治演讲中立场性状语的情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吕艳辉;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准口语计量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洪丹凤;基于语料库的名转动词现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樊小玲;基于“时间”、“频率”概念和“新词语发现软件”的报刊新词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玉荣;《青史演义电子词典》形容词分库构建[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邹清华;学术论文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徐芳;个性化语料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忠;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22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2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