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福建南安方言结构助词“其”的连用格式

发布时间:2019-09-17 23:28
【摘要】:正本文讨论与普通话结构助词"的、地"相对应的闽南南安方言的结构助词"其",着重描写"其"的连用格式。采用的例句和标音以泉州南安水头话为根据。与普通话结构助词"得"对
【作者单位】: 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青年项目“十六世纪以来闽南方言语法的历史演变研究”(2011C037) 2010年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10248S) 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B053)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泽平;福州方言的结构助词及其相关的句法结构[J];语言研究;2001年02期

2 李如龙;闽南方言的结构助词[J];语言研究;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建设;明刊闽南方言戏文中的语言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石毓智;量词、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关系[J];方言;2002年02期

2 王丽;莆仙方言与普通话“得”相对应的结构助词[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赵日新;形容词带程度补语结构的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6期

4 饶冬梅;;浅析德阳黄许话中的“咖”字[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翟燕;明清山东方言助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蔡国妹;莆仙方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闻静;汉藏语系“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许颖颖;《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用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丽;莆仙方言的助词[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姜国平;湘语通用量词“柣”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吕晓玲;闽南南安方言结构助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林天送;泉州方言语法四百年的演变[D];厦门大学;2006年

6 郑娜;从《满天春》看泉州方言词汇400余年的演变[D];厦门大学;2006年

7 符新卷;饶阳方言中的“哩”[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许秋莲;衡东新塘方言量名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建设;南音唱词中的古泉州话声韵系统[J];方言;2000年04期

2 吴福祥;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二)[J];方言;2002年01期

3 李如龙;闽南方言的结构助词[J];语言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老师请说普通话[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2年02期

2 唐晋先;;谈谈普通话“X地”式合成副词中“地”的读音[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3 刘歌;刘顺;;郑州方言中虚词的语法特点[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4 任琨;;我学普通话[J];教育文汇;2011年08期

5 王裕华;;我在澳门学会普通话[J];黄金时代;2010年05期

6 万琴;;南昌方言中“个”字探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7 卢海丽;;河南省扶沟县韵母[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8 章红;;浅谈用普通话教学的意义及学好普通话的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9 李晨;;江苏大丰方言与普通话声韵调系统的比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10 韩晓云;;河北藁城方言程度副词说略[J];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凤余;余瑾;王莉宁;;方言~普通话中介语的词汇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清书;;武平人所说的普通话[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苗青;;普通话与北京话[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江洛一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5 王孟杰;于水源;;普通话女声二合元音F1和F2的统计分析[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陈嘉猷;鲍怀翘;;基于EPG的普通话塞音、塞擦音发音过程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7 凌锋;王理嘉;;普通话上声深层形式和表层形式[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曹先擢;;关于普通话文白异读的答问[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9 鲍怀翘;郑玉玲;;普通话动态腭位图数据统计分析初探[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方强;李爱军;;普通话鼻化元音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坚平;“青春诗会”让讲普通话成为时髦[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朱永华 实习生 邓科;普通话:尴尬与期待[N];湖南日报;2005年

3 记者 沈雪梅;年内万人测试普通话[N];南通日报;2005年

4 王尧;香港流行普通话[N];人民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李岱娜;学习普通话 讲好普通话[N];汕头日报;2005年

6 记者 韩晓玲邋特约记者 梁炜;全省高校普通话大赛在汉落幕[N];湖北日报;2008年

7 宕昌县沙湾中心小学教师 赵凤霞 吴琼;浅谈农村教师如何说好普通话[N];陇南日报;2008年

8 记者 熊芙蓉;29位县级干部带头参加普通话预赛[N];广元日报;2008年

9 怓新红;普通话培训重在实效[N];驻马店日报;2008年

10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务处 李红卫;博士从教就可免考普通话?[N];中国教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永红;桂阳土话语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茂林;普通话自然话语的韵律模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陈建伟;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梅丽;泰国学习者知觉与产出普通话塞擦音/擦音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王淑艳;外来人口与广州市语言状况关系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顾钦;语言接触对上海市区方言语音演变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宋刚;普通话儿童早期动词习得:范畴、论元结构与句法线索[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史宝辉;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音系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10 贾媛;普通话焦点的语音实现及音系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群秀;全州话与普通话主要语法差异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2 穆保金;山西柳林方言的词汇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幼琨;方言对儿童语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颖;唐山市区方言连续变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爱英;临漳方言中几个表示时体意义的成分[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艳;论普通话中表达个人意愿的否定形式[D];暨南大学;2000年

7 林奕高;印尼学习者习得汉语普通话塞音和塞擦音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陈伟;现代汉语介词短语语序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9 郑静玉;方言经验对普通话音系感知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红红;五台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考察—从词汇的角度[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7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37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c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