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乌问候语对比
发布时间:2019-09-19 03:47
【摘要】: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问候语是我们最常使用的交际语言,,是使用方法最多的一种表达形式,也是最直接最简单的语言。它使用的方法有很多,在不同的国家,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也有很大的不同。现代社会,随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加强,以及生活方式的互相理解,问候语的各种形式也被大家广泛接受主要包括问候、关心以及表示尊重的礼貌用语。 本文从汉语和乌克兰语的问候语表达形式的差异角度对比两国语言的不同。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两种语言问候语的使用情况,然后从平日问候语和节日问候语两个方面对两国问候语的使用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对比。 通过对问候语的对比研究可以揭示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不同的社会文化思想、价值观和不同生活环境对人们思维方式与语言方式的影响。希望这篇论文能够对中国和乌克兰的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提供一些帮助,特别是希望可以通过问候语的对比研究,帮助他们比较深入地了解汉乌问候语的来源与其意义并且能通过问候语了解中国人和乌克兰人的一些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6;H741
本文编号:2537854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36;H7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利;贺筠;;英语课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曲卫国,陈流芳;汉语招呼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吕晓凤;;近四十年国内外问候语研究综述[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章礼霞;中国问候语“你吃了吗?”的文化折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卢红霞;文化背景在技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汪文军;;中英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8期
7 吴玉花;张发祥;;汉英问候语对比[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陈秋娜;汉语寒暄语的语用阐释[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张文;论英语新教材教学与文化的差异[J];理论观察;2004年03期
10 徐亮;;中美问候语在礼仪交往中的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J];青年文学家;2009年19期
本文编号:2537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37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