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现代汉语中“小心X”的生成机制研究——以“小心NP”为例

发布时间:2019-10-14 06:46
【摘要】:"小心X"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作祈使句,表示"提醒或警告某人",在该结构中,动词小心后面的X表示的是一个句子,但在语言形式上是由NP、VP、AP来实现的。X表达的意思之所以由词组来实现,是因为说话者的意向态度影响了其意向内容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指引说话者通过相邻、相似关系,推衍出一个高层级心理模型,以表征其想要表达的意向内容,同时再将此一心理模型映射到句法结构的表达上去。
【作者单位】: 郑州师范学院外语系;
【分类号】:H14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辰诞;;心理模型与语言表达式的生成——兼论作格结构和中动结构的形成动因[J];外语研究;2007年03期

2 徐盛桓;;自主和依存——语言表达形式生成机理的一种分析框架[J];外语学刊;2007年02期

3 徐盛桓;;常规推理与“格赖斯循环”的消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4 徐盛桓;;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红晶;;《论语》中的兼语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2 何贞慧;朱乐红;;汉语存现句的界定分类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张先刚;;语言中态度的认知机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张云秋,柴兴东;汉语主动式的表达形式及强化等级[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5 邹春玲;李轶男;;黑话的自主—依存模式解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8期

6 赵玉闪,谢婧;英汉语音系统的差异辨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康连星;;兼语式、致使结构和使、叫、让构块式[J];才智;2008年13期

8 燕芳;刘世理;;自主—依存框架下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尹丕安;杨晶;;常规关系认知推理视角下的译文语篇衔接与连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10 何爱晶;陆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构式语法研究概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邓程;;论名词句[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郭晓丹;路继伦;;汉语祈使句语调初探——几个例句的对比[A];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朴正九;;名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语法条件及其教学[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爱萍;明喻和隐喻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3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郑逢斌;关于计算机理解自然查询语言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林新年;《祖堂集》动态助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彭育波;“V1着V2”结构多角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志成;现代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丽君;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的反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振偎;意象图式在意义构建过程中的作用[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宋洋;隐喻转喻对比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迎霞;现代汉语篇章中的推论连接成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周琴;基于自主—依存框架的中文广告语的仿拟认知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瑛;现代汉语正反问反问句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盛桓;成语的生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徐盛桓;话语的含意性[J];外语研究;1996年03期

3 徐盛桓;;相邻与补足——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一[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徐盛桓;含意本体论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03期

5 徐盛桓;;常规推理与“格赖斯循环”的消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6 徐盛桓;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和语用推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7 徐盛桓;语言学研究方法论探微——一份建议性的提纲[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8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认知化——再论常规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徐盛桓;;“成都小吃团”的认知解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徐盛桓;;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下)[J];现代外语;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盛桓;;语用推理:从原则到模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红;;自主—依存框架下析字的生成机制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黄丽君;;拟人研究的认知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3 蔡曙山;白晨;衣新发;韩旭;;推理在学习与认知中的作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4 王慧晶;栗霞;;“阅读是一种心理猜测的游戏”引发的启示(英文)[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洪芹;麻保金;;英语写作教学中“心理模型”的建构[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盛桓;;语用推理:从原则到模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杨群;张庆林;;因果信念调整及其解释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裕鼎;吴庆麟;;领域特殊知识视野中的问题解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阮昆良;黄希庭;;时间关系推理特点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汪航;鞠瑞利;吴庆麟;;合作数学问题解决与心理模型建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邱江;张庆林;;双陈述任务下演绎推理的错觉再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朱钧;张积家;;在社会认知领域中忽略外延推理的心理模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韩康;;基于知识起源的认知模拟研究[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10 王志良;赵彦玲;郝春辉;永井正武;崔国伟;;采用人工心理理论的商品选购专家系统研究[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季鸿;基于客户心理和体验开发电信产品[N];人民邮电;2007年

2 记者 戴丽昕;探索人脑与电脑认知模式不同[N];上海科技报;2007年

3 梁茼;中医诊疗信息化的难点与突破[N];光明日报;2006年

4 胡谊;语文,不仅仅是文字[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5 张昕楠;Linux操作系统实用性解析[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6 编译 江鑫;机器人能像婴儿一样感知世界[N];北京科技报;2006年

7 孙彪;安全心理培训成为企业新课题[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8 山西大同市矿区教委教研室 张润萍;寓创新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N];山西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模型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杜伟宇;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裕鼎;问题解决策略迁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缅;相邻关系—汉语反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5 张坤;幼儿反事实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炳章;交际博弈论[D];河南大学;2009年

7 何爱晶;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与词汇学习[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9 段锦云;基于认知惰性的创业风险决策框架效应双维认知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程龙海;中学生数学解释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小军;基于心理模型的委婉话语认知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2 赵雷;工作记忆和传递性推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云涛;语言变异的模因观[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4 于琰;心理模型和传统方式对于会话含义研究的对比性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仲明;个体解决5项传递性推理问题复合模型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畅;基于心理模型的会话含意的生成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孝群;大学生条件推理错觉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阮昆良;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宋U喢,

本文编号:2549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49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6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