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字句的量级让步用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丹青;作为典型构式句的非典型“连”字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2 蔡维天;;谈“只”与“连”的形式语义[J];中国语文;2004年02期
3 郭锐;;衍推和否定[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4 项成东;;等级含义的语用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5 徐晶凝;语气助词“吧”的情态解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7 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8 张旺熹;连字句的序位框架及其对条件成分的映现[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王晓丹;从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透视语言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蔡晓斌;;非范畴化过程中词义的主观化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杨小璐;儿童汉语中的限制焦点[J];当代语言学;2002年03期
5 李宝伦,潘海华,徐烈炯;对焦点敏感的结构及焦点的语义解释(下)[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6 郑剑平;试论西昌方言的“X打X(/Y)+(L)”格式[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郑晓雷;与“异态”有关的汉语副词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8 刘件福;外贸英语信函中的表情功能[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柳春燕,罗耀华,郝琴;《语言学概论》教学重、难点及其分解[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李健雪;论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守晋;;“连……也/都……”格式补议[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7 古川裕;;关于“要”类词的认知解释 ——论“要”字由动词到连词的语法化途径[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古川裕;;现代汉语的“中动语态句式(middle construction)”——语态变换的句法实现和词法实现[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根;赵军;;中文褒贬义词语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孙雁雁;;以关联为主的答句衔接语模式及特点[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8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耀华;汉语“连”字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观性差异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3 蔡永强;“连……都/也……”结构的认知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4 吕禾;现代汉语词语褒贬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范春煜;论言语行为中言语主体对言语形式的制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晓亮;系统功能语法维度下俄语语篇的功能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功平;副词“倒”与“却”的对比语义、语气及相关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孙利萍;可能补语在北方官话里的不对称考察[D];河南大学;2003年
9 谢翠玲;程度量主观性及副词“太”的相关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邵洪亮;“V在+L”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蔚;“连”字句的话语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肖奚强;“连”字歧义句补议[J];汉语学习;1992年01期
3 蒋勇;虚拟思维在会话中的功能[J];外语学刊;2004年03期
4 蒋勇,侯国金;对比参照点的语用功能[J];外语教学;2004年02期
5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6 廖斯级;再谈关联词语“连…也/都…”的功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7 韩蕾;谈表比较的“连”字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丁雪欢;“连”字句的逆反性考察[J];语文研究;1994年03期
9 刘丹青;语义优先还是语用优先──汉语语法学体系建设断想[J];语文研究;1995年02期
10 蔡维天;;谈“只”与“连”的形式语义[J];中国语文;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桥弥守彦;;关于“连…也/都…”格式的一些问题[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2 郭春贵;;试论“连…都…”和“连…也…”的异同[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永强;“连……都/也……”结构的认知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放;;汉语焦点标记“连”字句的语义价值突显[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平;“连”字句再认识及其教学[D];辽宁大学;2011年
2 陈琛;“连”字句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晓辉;对外汉语教学中“连”字句习得及其教学策略[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杜林;汉语“连”字句[D];苏州大学;2004年
5 丁晓昕;株洲方言的两种“连”字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巴丹;“都”与“也”在相关构式中的异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琳;留学生使用“连”字句的偏误及教学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赵敏;“连”字句、“甚至”句、“即使”句的对比分析[D];暨南大学;2004年
9 邓志锋;现代汉语“连”字句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蕊;狄考文《官话类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8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5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