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副词“可”及其常见相关搭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1 14:36
【摘要】:副词一直是现代汉语本体研究的一个重点,对于副词“可”的次类划分,多数学者认为应划于语气副词类,有少数学者提出可以把“可”的表程度义单列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次类,本文赞同后者,把“可”定性为语气副词兼属程度副词,并进行了论证。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读,我发现,学者们在副词“可”本身的语义分化、语用功能分析、语法化进程及动因机制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已非常充足,但鲜少有学者把研究视角扩大到副词“可”的外围,诸如共现问题、相近词语的比较研究及比较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可”在方言中的表现,因此,本文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粗浅论证。 在共现问题上,主要探讨了“可”与“千万”的连用,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可千万”的使用频率远大于“千万可”,并利用副词连用的原则解释了这一现象。此外又分别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分析了“可千万”和“千万可”的使用情况,发现两者后接成分多是能愿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并且,一般多出现在否定句中,又指出了“可”后接“千万”和“万万”的不同。接着,本文系统总结了语气副词“可”的轻重读情况。在论证“可”具有地域化使用倾向时,本文从普通话和方言两个角度,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对语料库中作副词的“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频率的高低进行分析统计,搜索文学作品作者的生平,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词典查证同学访谈得知“可”在方言中有比较多的使用,用方言印证普通话,得出副词“可”使用具有地域化倾向。对于语气副词兼属程度副词“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之所以会存在众多偏误,究其原因,作者认为首先是本体研究不足,不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是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所以本文在分析研究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近义词的分析,夯实了本体理论,同时提出了一些教学设想,以期能帮助留学生快速掌握语气副词兼属程度副词“可”的用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文涛;;留学生习得语气副词“究竟”的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12期

2 朱晓军;郭静婷;;“何”类反诘语气副词对比浅析——以“何必”与“何苦”、“何尝”与“何曾”的对比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王芝清;;“强调类”语气副词的界定及其句型分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年01期

4 刘宏帆;;语气副词“偏偏”的语法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21期

5 朱坤林;;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转折语气副词研究[J];大家;2012年04期

6 张飞祥;;语气副词“居然”和“竟然”的比较分析及教学探讨[J];语文学刊;2014年06期

7 李琳;;汉语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的相关因素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06期

8 翁义明;张立玉;;人际功能视角下语气副词“本来”英译的语料库考察[J];外国语文;2019年02期

9 张志远;赵志刚;;《老子》中的语气副词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04期

10 马玉凤;;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4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晓林;;语气副词“一旦”及其教学[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继蓉;;“未免”源流考[A];荆楚学术2018年7月(总第二十一期)[C];2018年

3 沈冰;;试析语气副词“并”的语义与语用[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4 宋t熝,

本文编号:2559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59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d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