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现实空间位移关系构式的体认性与互动性
发布时间:2024-06-14 04:58
本文首先将王寅提出的"现实—认知—语言"原则修补为"现实■体认者■语言"原则,从而强调了体认者的主体性,突显了现实、体认者和语言之间的互动性,然后,据此探讨了非现实空间位移关系构式的体认性和互动性。这种构式的体认性在于,体认者运用认知想象能力把某一方位事件识解为一个位移事件,并运用不可动实体的动态化机制把可动实体的可动性特征投射到不可动实体之上,从而将不可动实体构想为可以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发生位移的实体,最终体认出非现实空间位移事件。这种构式的互动性在于,体认者虽然拥有体认现实、表达现实的主体性作用,但会受到来自于现实和语言的反作用,不可动实体的结构形状和语言的结构系统会限制体认者的体认。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99417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王寅体认原则示意图
ECL认为,“语言”与“现实”不是直接相连的,必定要经过处于中间阶段的“认知”。一句话,语言是“人之所为、惟人参之”的结果,这才能充分体现出后现代哲学关注人本要素这一关键性特征。强调语言的人本性,表明语言本身是被人创造出来的,即按照“从左向右”顺序而成,不存在什么先天的、自治的、....
图2.体认语言学的体认原则示意图
据笔者所知,“现实—认知—语言”原则并不是Lakoff,Johnson等认知语言学家和体验哲学家提出的,而是王寅在其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经过深入思考、概括提炼、理论升华后提出并经常运用于研究之中的(王寅2007,2009,2011a,2011b,2012,2014,2015a,201....
图3.不可动实体的动态化机制
体认者赋予事物的空间关系可以是静态的空间方位关系,也可以是动态的空间位移关系。空间位移关系则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非现实的。前者是某一可动实体相对于另一实体确实发生了实际的空间位置变化而形成的现实空间位移关系,后者是某一不可动实体被构想为相对于另一实体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发生了空间位....
本文编号:3994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99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