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现代汉语频率副词“一再”和“再三”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4 16:23
【摘要】:本文从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语用分析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频率副词“一再”和“再三”进行了全面地考察和比较。 (一)“一再”和“再三”的句法功能 主要考察了“一再”和“再三”与动词的搭配、与动词的位序以及与时态助词“了、着、过”的共现情况。 第一,“一再”与动词的结合能力较强,结合范围较广,相比较而言,“再三”与动词的结合能力较弱,结合范围较窄。“一再”和“再三”一般不能与静态动词共现,多与动态动词结合。除了不能与兼属状态动词的动作动词结合之外,“一再”可以修饰其余四类动态动词,而“再三”只能与动作行为动词和心理活动动词这两类动态动词结合。 第二,“再三”与动词结合时的位置选择要比“一再”灵活。“一再”只能够出现在动词前面,不能置于动词后面;“再三”既可以置于动词前面,,又可以位于动词后面构成“V+再三”格式。在“V+再三”格式中,动词必须是具有思考义的自主性动词,“再三”在该格式中相当于体词性的动量成分,且“V+再三”格式只能用在连贯复句中,反映两个动作行为顺承发生。 第三,“一再”和“再三”与“了、着、过”的结合能力非常弱,与之共现非常不自由,它们在与时态助词共现时存在“了过着”的选择序列,“一再”要比“再三”的可接受程度高,受限程度小。 (二)“一再”和“再三”的语义特征 主要考察了“一再”和“再三”的词汇意义、时间特征以及量特征。 第一,“一再”强调动作的重复,[+重复义]的语义特征较为突出,主要呈现事情事件、动作行为等多次发生的一种状态或结果;“再三”强调动作的次数,[+数量义]的语义特征较为突出,主要呈现事情事件、动作行为等次第发生的过程。 第二,从时相上看,“一再”和“再三”都不能表示[+静态]的时相结构,只能表示[+动态]的时相结构。“一再”在表示句子时相结构时比“再三”的包容性更强,它可以作用于所有[+动态]情状,而“再三”只能表示活动情状。从时制上看,“一再”和“再三”具有与参照时间平行的特征。“一再”的时制特征表现为过去、现在,它不能用于表示将来时间的句子里;“再三”的时制特征表现为过去、现在、将来。 第三,“一再”和“再三”都具有离散性、不确定性和量度性。从离散性看,“一再”和“再三”所反映的动作量必须是“有界”的,离散性的制约是导致“一再”和“再三”的时相特征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从不确定性看,“一再”和“再三”所反映的频率量值是模糊的,不具体的。从量度性看,“一再”和“再三”所反映事件发生的间隔时量存在一个大小序列:“一再”“再三”,这导致“一再”多倾向于事件发生在较长时段中的句子,“再三”则倾向于事件发生在较短时段中的句子。 (三)“一再”和“再三”的语用分析 主要考察了“一再”和“再三”对不同句类、句式以及语体的选择情况。 第一,“一再”和“再三”对句类的选择基本一致,它们可以用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不能在祈使句和感叹句中出现。从陈述句看,“一再”和“再三”多用于肯定句中,较少可与副词“不”共现于否定句中。从疑问句看,“一再”和“再三”都可以用在特指问句和反问句中,不能出现在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句中,“一再”有时还能出现在是非问句中,“再三”却不行。 第二,“一再”既可以用于“把”字句,又可以用在被动句中,且“一再”在句中与介词的位置十分灵活,可置于“把”、“被”的前面,也可置于“把”、“被”的后面;“再三”不能用于“把”字句,只能出现在介标型被动句中,且位置相对固定,只能置于介词“被”的后面。 第三,“一再”和“再三”对语体的选择基本一致,它们的选择顺序大体是:书卷语体文艺语体口语语体,其中用在宣传体和散文体中的“一再”、“再三”的语料最多。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湃,彭爽;“每每”与“往往”、“常常”[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周小兵,邓小宁;“一再”和“再三”的辨析[J];汉语学习;2002年01期

3 关键;“一直”“总”“老”的比较研究[J];汉语学习;2002年03期

4 王黎;连"和"连连[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5 邹海清;;“时时”、“不时”、“时不时”的句法语义分析——兼谈其在频率副词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J];汉语学习;2008年06期

6 杨素英;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上)[J];汉语学习;1998年02期

7 杨素英;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下)[J];汉语学习;1998年03期

8 邹海清;;从时间副词的功能看其范围和类别[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9 邹海清;;量化义时间副词的语义特征和主观量化功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邹海清;;“一向”与“一直”的功能差异[J];海外华文教育;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2565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65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0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