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号学的新视角:符号的感知与意义的半自动生成
发布时间:2019-11-25 16:50
【摘要】:意义的生成并不仅仅在于符号文本的结构,它是符号与主体的相互作用的产物。符号的主要功能是替代,分为外在与内在两种,外在符号强调符号的物质属性,内在符号强调符号的心理属性,二者相互依存,并且通过感知与内化联系在一起,而感知与内化又是意义生成的前提。人的情感与内在符号运作是意义生成的内核,它们的相互联系与相互激发使得意义的生成呈现出半自动的特征。情感在符号学分析中的地位应该提升,它象征着主体的回归,而主体既是符号的源头、活动场和最终归宿,又是意义的生成场。
本文编号:256578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文东;;符号域的空间结构——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研究视角[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郑文东;;符号域:民族文化的载体——洛特曼符号域概念的解读[J];中国俄语教学;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云艳;中国出版社社标文化解析[D];北京印刷学院;2007年
2 薛芸;蒙古族装饰图案在地域性建筑中的语义表达[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一平;;结构与解构——从索绪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2 孙秀丽;;解析符号学批判——克里斯蒂娃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2565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6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