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型范畴看拈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春林;;拈连的辞格要素及其辞格结构类型[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叶荭;;原型理论视角下轭式搭配修辞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徐盛桓;;说“拈连”[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周永惠;拈连和比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郭振红;;辞格的原型范畴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谢英;拈连辞格的构成与认定[J];修辞学习;2004年03期
7 朱庆祥;;同一词语连用现象与拈连修辞格——从“人穷志不穷”谈起[J];当代修辞学;2011年01期
8 房鸿鹃;;汉语拈连的认知理据及意义构建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钱扬学;;无甲事物的拈连——兼与郑颐寿先生、郑远汉先生商榷[J];当代修辞学;198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先刚;;语言中态度的认知机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周春林;;拈连的辞格要素及其辞格结构类型[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杜泽兵;;正/反对联的认知研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张静;;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的英语阅读策略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陈男;;自主依存框架下的数字行话的认知解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孙毅;李乐;;现代汉语比拟辞格的认知隐喻学视阈探幽[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陈培;;网络谐音流行语的生成和理解机制——以“杯具”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8 雷卿;;隐喻话语生成的自主依存模式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邹春玲;黄秀华;;基于自主—依存框架的诗词生成分析[J];商业经济;2008年17期
10 陈杨国生;邹春玲;;转喻思维的内涵外延传承模型[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晓辉;;双关辞格结构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晓辉;;双关辞格结构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缅;相邻关系—汉语反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2 李颖;认知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辞格系统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君;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的反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申少帅;拈连修辞的联结动因和语义构建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胡长锦;基于自主依存理论对电影《非诚勿扰》幽默话语的认知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武琳晗;现代汉语中“小心X”的认知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袁玺;整体论视角下的英语习语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陈培;认知视角下的英汉谐音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艳;网络语言中仿拟现象的认知解读[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8 梁玉国;移就生成机制的认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高夏Pr;AMF框架下移就生成机制探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李清园;比拟辞格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荭;英语轭式搭配的修辞特点及其汉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陈友勋;;轭式搭配的认知理据[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闫立;;轭式搭配与拈连的对比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王文斌;概念合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研究;2004年01期
5 马春玲;说拈连[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徐盛桓;;常规推理与“格赖斯循环”的消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3期
7 沈家煊;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2期
8 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认知化——再论常规关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徐盛桓;;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徐盛桓;;修辞研究的认知视角[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启强,白解红;原型范畴与间接指令[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2期
2 胡习之;辞格分类的“原型范畴化”思考[J];修辞学习;2004年05期
3 向晓;;旅游景点语篇原型范畴研究与运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4 郭振红;;辞格的原型范畴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周德艳;;从原型范畴的角度看比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刘红星;李晓茹;;双关的原型范畴阐释[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9期
7 程明霞;;致使概念的原型范畴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艾琳;;基于“原型范畴”的英汉双关对比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周启强;;原型范畴与英汉合成法构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于梅欣;;致使概念结构的原型范畴探微[J];消费导刊;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蓓;;原型释义与经典释义的互补性[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启强;英汉构词法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杨;从“Fairy Tale Model”解读人类认知的原型范畴[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李秋枝;致使移动概念的原型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子玲;多义词的原型范畴化及其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4 王荣花;刻意曲解的原型范畴观[D];河南大学;2009年
5 许芳;英语被动语态的原型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罗植琳;探析理想化认知模型的矛盾性[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郑丽;基于原型理论的指类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谢莎;英语形容词的原型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左嫡娟;创造概念与英语创造句的生成及扩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艳;英语时态的原型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67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67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