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把”字式和“被”字式成分语义角色的系统功能语法作格解释

发布时间:2020-01-31 16:36
【摘要】:本文介绍系统功能语法(SFG)的及物性作格解释模式,并根据该模式对汉语"把"字式和"被"字式成分的语义角色进行分析。SFG作格模式将中动句的固有参与者成分和施效句的受影响类参与者成分等同对待,表现出传统作格系统的基本语法特征。SFG用以解释过程及物性的作格模式容纳了广义的施受关系,而并不局限于某一类动词和过程;同时,SFG强调施动者在非中动句中的使役作用。SFG及物模式和作格模式是英语及物系统中两个在词汇意义和语法形式上具有互补作用的组成部分。SFG作格模式强调句式成分语义角色功能的概括性,也强调施动特征对语态的影响。研究表明,SFG作格解释模式也适用于分析汉语。汉语的"被"字式和"把"字式在功能上属语态范畴,在形式上与传统作格语言的句式相似。我们在分析"被"字式和"把"字式的过程角色时,借助SFG作格模式的中介、施动者和范围的不同功能特性,不仅可以增强描述的概括性,也能够较为充分地说明在这两种句式中,为什么动词前有些成分甚至可以经常省略,有些成分则不能省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晓康;现代汉语物质过程小句的及物性系统[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2 石定栩,胡建华;“被”的句法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3 杨国文;;主谓句段的主语界定[J];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04期

4 杨国文;汉语物质过程中“范围”成分与“目标”成分的区别[J];语言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拥军;;功能语篇分析与学生翻译能力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陈晓燕;;被字句中“被”的句法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3 张楠;;从词汇密度和语法复杂性谈口译与笔译之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4 程福干;;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及物性分析视角下的古诗英译[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谭枝宏;近代汉语中含粘合式结果补语的“把”字句[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4期

6 程微;;态度的转渡——从评价理论到语篇翻译中人际意义的传达[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田贵森;王冕;;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与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何恒幸;徐丽娟;;图片中的句法——物质过程的意义构建之问卷调查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陆丽明;;人际功能视角下的唐诗翻译[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康勇;欧阳俊林;;《枫桥夜泊》的汉英语篇功能对比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闻人菁菁;;双解词典例句翻译等值的实现[A];辞书论集(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白莲花;韩汉语语序类型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郑众;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动态照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程丽丽;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北京话被动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曹凤霞;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卢冬梅;郁达夫《故都的秋》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曹思海;《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翠翠;古诗中的语气与情态英译[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谈国栋;语法隐喻作为法庭语境下说话者的语用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娇;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文君;《麦琪的礼物》功能文体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江源源;从系统功能角度解读谚语[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10 刘茜;商务英语谈判中的及物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康;现代汉语物质过程小句的及物性系统[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2 吴庚堂;“被”字的特征与转换[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3 杨国文;汉语“被”字式在不同种类的过程中的使用情况考察[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4 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5 陈国华;王建国;;汉语的无标记非主语话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3期

6 沈家煊;;如何解决“补语”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4期

7 吴庚堂;汉语被动式与动词被动化[J];现代外语;2000年03期

8 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J];中国语文;1995年04期

9 杨成凯;;“主主谓”句法范畴和话题概念的逻辑分析——汉语主宾语研究之一[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10 刘丹青;徐烈炯;;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中国语文;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国文;汉语“被”字式在不同种类的过程中的使用情况考察[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2 李红梅;《最简探索:框架》下对“被”字结构的再探索[J];现代外语;2004年02期

3 张延俊;也论汉语“为”和“被”字被动式的形成机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1期

4 孙慧;;浅析汉语“被”字式的演进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李美端;张文鹏;;“被”字结构欧化现象的规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王韦皓;;“被”字式的语义变化[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年06期

7 李连伟;;“被”字新用法的新特点[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8 华祚彩;;浅析当今流行的“被”字使用现象[J];语文知识;2010年04期

9 刘玉娟;;从陌生化角度看新型“被”字结构[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1期

10 祝青;;从“被”字时代看“被”[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顾雪林;“被”字流行折射出的公众诉求[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徐恒杰;“被”字启迪权益保护的良性互动[N];农民日报;2011年

3 南方日报评论员; 从“被××”中反思蕴藏着的深层问题[N];南方日报;2010年

4 资深媒体人士 长平;前路漫漫,我们还将“被”怎样?[N];东方早报;2009年

5 ;愿“回暖”的脚步一往无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雷颐;“被某某”:公民意识觉醒的标志[N];北京日报;2010年

7 记者 隋笑飞;汉语盘点2009,“被”字列年度国内字榜首[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徐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律条文的语言表述应注重规范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早报特约评论员 顾骏;“被”当选年度汉字: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深刻变化[N];东方早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陈静;“汉语盘点”中的这八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丹丹;“被”字结构做定语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晓燕;现代汉语“被”字的隐现规律及其动因考察[D];南昌大学;2009年

3 任容华;新型被动结构“被V_双”的传播与认知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森森;《型世言》被动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菡;英语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例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英;《西游记》汉语被动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郑媛;汉语被动式的界定及其语法化[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杨梦

本文编号:2575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75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1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