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中国早期刻画符号整理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4 02:53
【摘要】:本文是对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末期刻画符号的系统整理和研究。所谓刻画符号,是指刻划或描绘在陶器、玉石、龟甲、兽骨、鹿角、木锥上的表示一定意义的符号。这类符号系先民有意刻画而成,是探究远古社会的活化石。中国早期刻画符号的研究对于探讨华夏文明和汉字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由上编、下编和附录三部分组成。 上编对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末期的刻画符号进行了系统整理。收集了2013年之前公布的刻画符号,利用考古学、古代文明的研究成果,以区系呈现出来。汇集刻画符号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梳理分析,间表己意。上编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在绪论中我们首先对刻画符号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接着我们对刻画符号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最后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原则及意义。第二章按区域对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进行了系统整理,各区域依次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和东北华南地区。第三章按文化对夏商时代的刻画符号进行了系统整理,各文化依次为夏文化、商文化、夏商王朝周边地区文化。第四章总结了中国早期刻画符号的分布、特征和整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下编对中国早期刻画符号进行了研究。第一章分析了刻画符号与纹饰的区别与联系,总结出判定刻画符号的方法。第二章对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的刻画符号进行了分析,对中国早期刻画符号在不同文化间的传播和交流进行了研究。第三章对双墩文化刻画符号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双墩文化刻画符号的特点与性质;其次,对双墩文化刻画符号进行了分类与释读;最后,对双墩文化刻画符号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指出其对汉字起源研究的启示。第四章利用刻画符号的整理研究成果对汉字形成的背景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附录是对正文的有益补充。附录一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一览表,附录二是中国早期刻画符号所属考古学文化一览表,附录三是中国早期刻画符号一览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吴成;对彩陶刻画符号的再认识[J];丝绸之路;1999年S1期

2 徐大立;;蚌埠双墩遗址刻画符号简述[J];中原文物;2008年03期

3 林清书;连城姑田“雷公文”之谜[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4 刘德增;山东是汉字最重要的发祥地[J];齐鲁学刊;2000年02期

5 蔡运章;远古刻画符号与中国文字的起源[J];中原文物;2001年04期

6 张雷;方宇;;双墩遗址和双墩文化摭记[J];江淮文史;2006年06期

7 周建山;杜红磊;;郸城发现大汶口文化晚期刻符陶片[J];中原文物;2010年03期

8 廖志林;;20世纪中国文字起源论说评述[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9 魏继印;;辉县孙村遗址发现的陶器文字[J];中原文物;2008年01期

10 阿里瓦萨;;彝族文字起源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运章;;中国文字起源与远古刻画符号——中国古代卦象文字简论[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2 平伦员;;民族古文字研究中的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问题[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3 陈存洗;;从考古发现看闽越国都城位置[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大方;张文芳;;从考古发现看内蒙古草原文明的伟大贡献[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鸿勋;;中国早期建筑的发展——一九七七年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考古专业讲座提纲[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一辑)[C];1980年

6 严文明;;中华文明起源[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宫长为;;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高层论坛学术总结[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8 赵守祥;;论寿光的文化特质[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9 彭邦本;;炎帝、姜炎文化略论[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10 王仁湘;;炎黄时代的饮食生活[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昌燧 赵晓军;双墩刻画符号:中国文字的起源?[N];光明日报;2003年

2 ;内蒙战国象牙笄形刀[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左隽 本报通讯员 娄山;“双墩文化淮水之光”[N];安徽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周庆;今日珠城 蒸蒸日上[N];中国贸易报;2008年

5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合心;陶寺开发之我见[N];临汾日报;2011年

6 李学勤 江林昌;考古发现与中华古文明研究[N];浙江日报;2002年

7 李方清;彝文到底始于何时[N];湖北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赵亚辉;触摸水下古迹 感受千年“心跳”[N];人民日报;2006年

9 向德龙 游振群 张春龙 何佳;湖南“三大考古发现”气象知多少?[N];中国气象报;2005年

10 记者 余传诗;上海考古发现元代水利工程[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清波;中国早期刻画符号整理与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2 韩香花;史前至夏商时期中原地区手工业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丽娜;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霍东峰;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惠夕平;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鲁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至汉代聚落考古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樊庆臣;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创建与运作[D];山东大学;2011年

7 宋艳波;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动物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刘瑞俊;内蒙古草原地带游牧生计方式起源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帆;中国古代人群的mtDNA多态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彬森;颖河中上游龙山晚期遗存的文化因素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邬永祥;饮食考古初论[D];安徽大学;2011年

3 曹冬蕾;汶泗流域新石器时代饮食考古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卢东东;先秦齐鲁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审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孙莹莹;试论新石器时代陶器符号的前文字属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田春芳;河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谦;商代中原地区建筑类祭祀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黄子文;辽东半岛南端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2008)[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绪刚;莒县审美文化形象与文化产业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沈方;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原始文化交流再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79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79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a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