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英文电影中英汉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6 22:26
【摘要】:当今社会,电影作为一种媒体形式已经成为传递多方面信息的重要媒介,小到文学作品的展现,大到各国文化的宣扬,都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近几个世纪,世界各国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日益频繁,使得英汉语码转换成为英文电影当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国的语言学家都热情地投入到语码转换理论的研究,从而产生不同的研究视角,如社会学、心理学、语用学等。 本文结合于国栋的语码转换理论和Verschueren的顺应论,分别从社会,语言和心理层面对英文电影中频繁出现的英汉转换现象加以标记和分析,探求电影中的语境和顺应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在电影中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由于社会制约、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电影人物有选择性或无意识地进行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的交替和转换,如场景的切换、对话人物的转变、设定人物的二语习得能力,或是出于内心心理动机的影响,如转移话题、炫耀、威胁等,这一系列的条件都会促使电影中的人物主动顺约和被动适应地进行语言的转换,都是为了更好的使用交际策略和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这种转换方式遵循着语境的顺应机制,同时也是为电影的故事情节增加丰富性和延续性。英语电影中的语码转换体现了人们在进行社会交际时,为了顺应语境而所采取的积极的交际手段和策略。本文研究顺应理论在英文电影中英汉语码转换中的特点及意义,印证了于国栋教授的语码转换顺应机制在电影中的实际应用性,同时也为英汉语码转换提供一个新的带有国际化色彩的研究平台,使其在文化语境中的作用得到重视,增强和提高。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3;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金峰;论双语社会言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镡冬玲;语码转换的心理语言学分析[J];外语学刊;2000年02期

3 张秀芹;语码转换在二语习得者日常会话中的应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陈立平;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廖桂蓉;;网络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0期

6 许之所;郑晓曦;;手机短信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2期

7 严敏芬,戴雅丽;语码转换和跨文化语用学因素[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张丽;语码转换综述[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9 余惠邦;双语、双言交际中的语言选择和语码转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1年05期

10 王全瑞;《围城》语码转换赏析[J];社科纵横;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恬;;试论当前中文会话中的语码转换与换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 牛 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谢书书;张积家;程利国;;闽南语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的情境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谢书书;张积家;程利国;;闽南语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的动机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谢书书;程利国;张积家;;语言态度对闽南语和普通话的语码转换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任庆芳;;英文电影运用于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的实证分析[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玉彬;张树安;宋敏;李晓梅;;民族高校多层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张良军;;英汉仿拟修辞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良军;;英汉仿拟造词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曾东京;;论英汉综合性译学词典的编纂[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小芳;“三尺讲台”写春秋[N];大连日报;2011年

2 元尚;英汉(汉英)辞典知多少[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英汉汽车工程词典》[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4 李梅;《英汉民航词典》正式出版[N];中国民航报;2011年

5 刘炳善;老来痴心注莎翁[N];人民日报;2002年

6 殷红;《英汉双解莎士比亚大词典》出版[N];文艺报;2002年

7 张颖昆 刘磊;外包企业员工亟须培训[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8 高英东;惟妙惟肖 风趣鲜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9 阿仓;为阅读莎翁原著者助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10 义羡;认清英语学习误区[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璐;中文小说和散文中/英语码转换的前景化特征[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慧莉;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潘家福;新加坡华社的多语现象与语言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王召妍;对外汉语课堂教师互动调整有效性研究:语码转换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崔东红;新加坡的社会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申慧淑;城市朝鲜族语言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付岩;英汉中动构式的句法语义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小琳;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云彩霞;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中的语码转换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张虹;中文流行歌曲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宋琦;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丽霞;BBS会话中中英语码转换现象的顺应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张向丽;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胡经纬;双言背景下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胡春丽;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利平;大学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慧美;多语者奇偶数语码转换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5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85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f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