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目的原则和言语行为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9 10:43
【摘要】:人存在互动中。互动有言语互动和非语言互动。在言语互动中,语言符号是互动的载体,是形式,互动的实质是目的。言语互动不仅有主体间互动,还有主体内互动。主体内互动是主体间互动的基础。言语互动有层次,目的体现在互动的所有层面。目的和目的关系影响互动策略和互动结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法庭互动话语合作问题研究[J];外语学刊;2004年05期

2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语篇连贯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3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上)——语用研究新途径探索[J];修辞学习;2005年03期

4 廖美珍;;中国法庭互动话语对应结构研究[J];语言科学;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李长成;;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郭松;;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陈莹莹;;《沐浴在阳光中》:对话与狂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夏薇;;浅析重庆方言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6 苏宁;;多维叙事视角与人生反思——从叙事视角谈王蒙的《杂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7 周述波;;革命时代的女性悖论与多声表达——试论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复调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龚婷;;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王亮;;重构资本主义文化秩序——从社会批判角度看贝尔、哈贝马斯和杰姆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10 焦红燕;;浅析库切《伊丽莎白·科斯泰勒:八堂课》的复调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文丽;;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话语的形成——对《邓小平文选》第2卷的重新解读[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3 郭华;;从“就近入学”到“初中建设工程”——关于北京市初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4 刘可铄;;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二次改革:“公共新闻”——有节制的多元对话[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6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继成;;法律论证的四个基本前提[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胡绪明;;评阿多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基本路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徐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7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8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杨凯;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及其原因[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徐凌;法庭辩论的会话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谷立平;论互联网“人肉搜索”的社会责任缺失[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涛;现代与传统的交织[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梁昱;从“五要素”角度看《明朝那些事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庞红蕊;节庆祭祀与替罪羊之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胡范铸;基于“言语行为分析”的法律语言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语篇的信息结构——论语篇连贯的条件[J];外语研究;1992年03期

4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法庭互动话语合作问题研究[J];外语学刊;2004年05期

5 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语篇的非结构性组织形式——论语篇连贯的条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6 史有为;汉语语篇连贯性问题概析[J];修辞学习;2004年05期

7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上)——语用研究新途径探索[J];修辞学习;2005年03期

8 廖美珍;;英语比喻的语篇粘合作用[J];现代外语;1992年02期

9 廖美珍;;中国法庭互动话语对应结构研究[J];语言科学;2003年05期

10 廖美珍;从问答行为看中国法庭审判现状[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磊;;“目的原则”下的面试话语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1期

2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语用话语分析新途径[J];修辞学习;2005年04期

3 杨雪燕;;外语课堂上交换的五种信息类型[J];外语教学;2009年01期

4 柴少明;李克东;;话语分析CSCL中的协作意义建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5 Ellen F.Prince;徐赳赳;;话语分析:语言能力研究的一部分[J];当代语言学;1993年03期

6 熊沐清;话语分析的整合性研究构想[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白德铭;;论话题与话题框架的互动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S1期

8 唐小松;话语分析在外贸函电或谈判中的运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2004年05期

10 武建国,谢洪;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新成果——Fairclough《分析话语》评介[J];现代外语;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君均;;转喻与话语分析的语用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易美珍;;幽默的预设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侯敏;孙建军;;面向汉英机器翻译的句组研究[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徐然;;“专注听力”——口译听力培训方法之我见[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5 孙旭东;;现代汉语四种隐现句式的篇章制约因素[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6 冉永平;薛媛;;语用信息与学习型外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孙多娇;;我们也可以成为幽默大师——对幽默的话语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庄丽莹;;面子体系与话语中的策略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霍晶晶;;剖析以“犀利哥”为典范的“哥”词族[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顾曰国;话语、权力与话语剖析[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 陈汝东;话语学研究现状与趋势[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顾曰国;话语研究纵横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季海宏;交流中的理解与误解[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通讯员 王树丰 记者 徐华;中国话语语言学研究会成立[N];河北日报;2006年

6 毛浩然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立足汉语篇章 关注研究热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8 东北师范大学 彭爽;现代汉语旁指代词功能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梁丹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科技系;言语交际学:理论基础实 应用前景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盛玉麒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料库方法:语言学研究的范式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树兰;电视访谈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玉芳;演讲话语象征性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于天昱;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赵燕珍;赵庄白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梁晓玲;现代汉语引发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夏丹;中国民事审判话语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10 崔国鑫;语用视野下的会话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莉华;从话语过程的角度看口译[D];四川大学;2003年

2 马辉;分析话语标记语的能力对交替口译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董素蓉;隐喻的语篇功能[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e,

本文编号:2585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585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1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