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词成分“内”“外”不对称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爽;;方位词“里/内”的语义来源及“N里/内”结构的发展[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张颖;;方所介词与单双音方位词组配的不对称性[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杨辉;;形容词性成分与里、内、中、外的组合[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杨辉;徐红妍;;论动词性成分与容器方位词的组合[J];黄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刘晓梅;;“里/内/中”和“外”不对称原因的历时探索[J];社科纵横;2009年11期
6 杨辉;陈玉香;;论名词性成分与容器方位词组合的不对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杨辉;;容器方位词里、内、中、外的空间意义[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8 张奇祺;;试论“内”与“外”的不对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10 白丽芳;;“名词+上/下”语义结构的对称与不对称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原;现代汉语空间关系构式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朴珉秀;现代汉语方位词“前、后、上、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静;汉语方位词“里/内/中—外”的不对称及认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2 张煦涵;“NP+内/外”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3 应姗姗;“内”与“外”的不对称与对外汉语教学[D];南昌大学;2014年
4 冯晴;“前”“后”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蒋孝媛;“前”“后”的不对称性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6 武强;方位词“里”、“内”、“中”的对外汉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7 牟道玉;汉语方位词“里”、“外”的语义认知与教学对策[D];山东大学;2013年
8 单丽芳;表方位时反义词“里—外”的不平衡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景波;现代汉语反向方位词的不对称现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方利;“外X”词语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7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637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