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泰语环境中汉语学习者汉语名词磨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07:34
【摘要】:语言磨蚀,也称语蚀,指的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或其他外语之后,由于某种原因减少或者停止使用这种语言而带来的第二语言或外语能力和知识的减退、削弱,甚至完全丧失的现象。语言磨蚀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引起学界的研究热潮,迄今已有多种假说在各种语言学习中得到验证,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磨蚀研究还刚刚起步。词汇是语言磨蚀中最先发生磨蚀的一个层面,与此同时,汉语名词数量之多、语法地位之重,基于此,本文将考察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普通名词的磨蚀情况。对该领域深入研究能为二语教学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及实践操作。本文以曾经来中国学习汉语,现已回到泰国12个月以上,回国前已通过HSK5考试的泰国籍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受试的汉语名词进行磨蚀测试。研究表明泰国留学生离开汉语环境后,汉语名词磨蚀顺序符合“回归假说”,最先习得的甲级名词最耐磨蚀,乙级名词次之,最容易受到磨蚀的是丙级名词;不同汉语水平(本文考察的是HSK四级、HSK五级、HSK六级)的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名词的磨蚀程度受其磨蚀前汉语水平影响,此现象符合“倒置假说”和“关键阈值假说”。本论文总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国际大背景下汉语学习情况以及回顾了目前国内外语言磨蚀研究和词汇磨蚀研究的概况,明确了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是实验设计,介绍了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制作测试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第三部分是结果分析与讨论,说明了实验数据的收集以及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研究启示,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分析了汉语名词磨蚀原因,并从第二语言磨蚀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对外汉语名词教学策略。第五部分是总结,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提出研究的创新性,指出研究的局限性。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翔;;现代汉语名词的性质及分类[J];文教资料;2013年33期

2 袁庆德;;论汉语名词的“类重叠”[J];语文学刊;2016年03期

3 罗琼鹏;;汉语名词的程度与等级性[J];语言学研究;2017年01期

4 廖开敏;;现代汉语名词“情况”“状况”辨析[J];课外语文;2017年02期

5 李奥;;蒙古留学生汉语名词偏误及建议[J];山西青年;2017年05期

6 胡清国;Suree;;泰国高年级大学生汉语名词偏误统计分析[J];国际汉语学报;2016年02期

7 粱义勇;;论汉语名词的重叠[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S2期

8 周北南;;汉语名词陈述化概说[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9 李思军;;汉语名词重叠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张守军;;古今汉语名词比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群秀;;现代汉语名词槽关系系统中槽类型的研究和设计[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方燕红;张积家;;义符在汉语名词和动词分类中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宁;苑春法;黄昌宁;;汉语名词和形容词的聚类算法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朱庆之;;汉语名词和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的产生与佛经翻译之关系[A];中国语言学报(第十六期)[C];2012年

5 陈群秀;;现代汉语实词词汇语义知识的研究和实现[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邢晓宇;认知入景视角下现代汉语名词的修饰语研究:功能与语序漂移[D];西南大学;2015年

2 冯骏;汉语名词和动词理解的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刘春丽;现代汉语名词性状特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4 张玲;维汉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标记现象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5 柳成姬;与现代汉语名词相关的选择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娜彬;泰语环境中汉语学习者汉语名词磨蚀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9年

2 李晶晶;从一语习得角度研究汉语名词可数—不可数问题[D];苏州大学;2018年

3 曹雅楠;德语区留学生汉语名词偏误的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

4 那斯佳;汉语名词英译俄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娜;汉语名词、量词匹配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6 刘霞;韩国留学生汉语名词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刁子龙;对外汉语名词教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8 安胜昔;汉语名词新词新义语形语义解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瑞兰;汉语名词生命度初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靳海强;古今汉语名词动用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66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666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e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