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语语言生活状况调查及华语多媒体语言资源库建设
【图文】:
·128·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4期图1用字用语检索示例(二)东南亚小学华文教材调查及语料库建设华文教材的语言状况是海外华人社会语言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华语作为母语、第二语言教学,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大规模的东南亚小学华文教材语料库将为教材编纂者提供宝贵资源,为研究教材语言动态变化提供支撑和保障。据我们调查,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老挝、菲律宾、柬埔寨、缅甸、越南都在小学阶段开设了华文课程,都有自编的本土化教材。本次调查涵盖东南亚主要国家,获得了各国详细的华文教育情况和华文教材的使用情况,形成调查报告《东南亚小学华文教育与华文教材》(约2万字)。立足“本土化、主流性、成套、公开出版”的基本原则,我们采集了各种东南亚小学华文教材,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的小学华文教材为主,选取那些当地主编或合编的、具有本土化特色、正式出版并且较大规模使用、各个年级齐全成套的教材。总共选取20套(200本)小学华文教材,已经输入电脑,总共约300万字,并已经分词标注词性。小学华文教材语料库包含教材本身的外部信息,如国家、教材名称、主编者、出版者、出版年份、版次、教材说明等;还包含教材内部的内容信息,,对于每一本教材,标记了每一课文的详细栏目,如生词、课文、练习(细分为语音、词汇、语法)等,全部文字按栏目分层存储。已完成网络检索系统(www.globalhuayu.com/corpus.htm,可分国家分教材检索)。(三)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作文语料库建设主要收集在华学习华语的东南亚华裔留学生的作文,包括平时作文和考试作文。该语料库收集了2001~2010年的留学生作文,约400万字,按国别和作文类型分类存储。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包括记人与叙事两个方面,此外还有书信、说明?
·130·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4期调查分析了各教材课文用字的分年级情况,如各教材分年级字次和字种数基本情况,各教材分年级课文用字的《汉语水平考试汉字等级大纲》分布情况,各教材课文用字按年级增量变化情况。同时,进行了东南亚小学华文教材和中国内地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用字的详细对比分析。四海外华语口语语言生活状况及华语风貌调查(一)构建调查基站网络针对全球不同华语背景的华侨华人区域的特点,将全球划分为若干大区,在各区设立华语语言生活状况、风貌调查及多媒体资源库建设的基站网络。每个国家根据省级行政单位设置调查点,原则上“一省一点”,特殊情况下可以增减。本调查重在反映当前语言生活的实态,因此调查点选择各省中的市级首府行政机构,以及在当地影响较大或者有明显区域特色(如华语方言特色)的其他市级机构,建立基站。图2海外华语口语及风貌调查基站网络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在图2已经列出的国家和城市设有海外函授教学点或有合作伙伴机构,每个点都有当地专人负责。(二)海外华语口语语言生活状况调查1.调查对象每个调查点选择有代表性的4名发音合作人,其中男女各2人,老年青年各2人,新生代和老一代华裔各2人。2.调查内容参照国家语委编写的《方言调查》,分语言结构调查和话语调查两大部分。语言结构调查采用1000字调查语音系统,1200词调查基本词汇系统,50个句子调查主要的语法现象。话语调查分为讲述和对话两部分。讲述包括“规定故事”和“自选话题”。规定故事选定《牛郎和织女》。自选话题可选择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例如:当地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童谣、谚语、歇后语、顺口溜;或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个人和家庭的情况,时事热点评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福义;新加坡华语使用中源方言的潜性影响[J];方言;2005年02期
2 郭熙;论"华语"[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贾益民;许迎春;;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补例及其与普通话词语差异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刘文辉;宗世海;;印度尼西亚华语区域词语初探[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刘华;;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用字情况调查[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6 刘华;;东南亚主要华文媒体非通用汉字使用情况调查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7 王铁琨;;基于语言资源理念的语言规划——以“语言资源监测研究”和“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曾晓舸;论泰华语书面语的变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詹伯慧;;汉语方言研究30年[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郭熙;;论华语视角下的中国语言规划[J];语文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洁;;从区域差异和互动看华语新词语的构词单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曾艳;;论华语的两种发展模式[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曲彦斌;王焯;;网络语言的模式、特征及发展趋势——兼就《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部分谈网络语言生活的和谐问题[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李佳;王晋军;;东盟国家华文教育研究述评[J];东南亚纵横;2011年08期
5 曾炜;;变异视角下的语法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汪化云,陈金仙;也说“有+VP”句[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7 李荣刚;;论汉语国际推广的分词连写策略[J];国际汉语学报;2012年01期
8 李斌;;论湘语保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Valeria Denisova;;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汉语方言分布[J];华章;2011年09期
10 潘雯;;身份的切面与话语的整合——解读史书美《视觉与身份》中的几个关键词[J];华文文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威彤;梁青青;裴东;李锦珑;杨鸿武;;普通话到西安话的韵律转换[A];第18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9)、第5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09)、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郭熙;;现代华人社会中称说“汉语”方式多样性的再考察[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章石芳;族群文化认同视野下菲律宾华族移民母语教育发展及方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汉卫;华语阅读测试论[D];暨南大学;2008年
5 祝晓宏;新加坡华语语法变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陈琪;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潘家福;新加坡华社的多语现象与语言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治国;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艳;期望价值、学习目地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莹萍;潜江方言词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钟虹;小句中枢说与对外汉语副词教学关系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贺;服饰期刊中的字母词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青青;兰州方言的声学特征分析和语音合成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Valeria Denisova(瓦莱丽娅);澳大利亚华人的语言使用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闫婷婷;香港社区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对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唐毅;雅安等八区县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燕;四川自贡等八县市方言音系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蔡丽;海外华语教材词汇分析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10 张淑娟;泰国华语书面语词汇变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辉;;语言规划的资源观[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周洪波;;加大语言资源的开发力度[J];长江学术;2007年01期
3 王铁琨;侯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用字用词调查[J];长江学术;2007年01期
4 王敏;;国家语委绿皮书字词频统计的特点与辞书编纂[J];辞书研究;2009年05期
5 陆俭明;新中国语言学50年[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6 李欧,唐韵;泰国报刊书面汉语的变异[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7 钱曾怡;世纪之交汉语方言学的回顾与展望[J];方言;1998年04期
8 李行杰;描写分析 综合创新[J];方言;1999年01期
9 李树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汉语方言研究[J];方言;1999年01期
10 鲍厚星,陈立中,彭泽润;二十世纪湖南方言研究概述[J];方言;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永腾;;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中“V个VP”结构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2期
2 孙咏梅;吴松林;;旅游语料库模糊搜索翻译等效[J];科技资讯;2007年08期
3 董芳;蒙景村;罗刚;;水族水书语料库的建立原则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刘丽娜;;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谚语文化对比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17期
5 任梅梅;;基于语料库的典故词语修辞效果分析[J];当代小说(下);2010年03期
6 金稀玉;;基于语料库的中日韩同形异义语比较[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7期
7 董娜;;语料库与翻译教学[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8 杨建军;;汉语古籍语料库的建立原则[J];辞书研究;2006年02期
9 何常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综述[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8年01期
10 何常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曙纶;;基于语料库的HSK多功能例解字典:设想与样例[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宋鸿彦;刘军;姚天f ;刘全升;黄高辉;;汉语意见型主观性文本标注语料库的构建[A];第四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3 黄玉;李生;孟遥;丁华福;;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英语从句识别[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孙述学;;新词语语料库建设的一些构想[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明;;语料库·蓝本·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建梅;赵玉荣;包晓荣;高娃;哈斯图雅;;构建“尹湛纳希辞典”的设想[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安娜;侯敏;;基于传媒语言语料库的话语标记自动识别与消歧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陈国华;梁茂成;Adam Kilgarriff;;语料库与词典编纂的接口——词典编纂辅助工具Sketch Engine剖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马永腾;亢世勇;;非典型成员的语义标注策略和问题[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亢世勇;李毅;孙道功;张楠;;汉语系统语料库的建设与词典编纂[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曰国;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探索普通话自然连续语音之规律[N];光明日报;2001年
3 文枫;打开语言的窗口[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继晟 张然;流行语多少财富在流行[N];市场报;2003年
5 段跃中;东京“汉语角”的有益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记者 宋晖;语言研究创新源于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语言文字工作应当与时俱进[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周诺;让语言学“热”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叶海林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学者;大可不必心虚[N];东方早报;2007年
10 吴晶 董豆豆;“释放”部分异体字,政策体现人文关怀[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廷香;基于语料库的3-6岁汉语儿童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建鹏;语料库支撑的系统功能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何婷婷;语料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毅;基于语料库的隐喻普遍性与变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徐欣;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小说语篇中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建梅;基于语料库的现代蒙古语简单陈述句句型分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郑泽芝;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字母词语识别及考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隋岩;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有效字符串”提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10 付宁;语法化视角下的现代汉语单音方位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露露;汉语衍名的双事件隐喻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杜雪玲;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论文摘要体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艳;政治演讲中立场性状语的情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吕艳辉;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准口语计量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洪丹凤;基于语料库的名转动词现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樊小玲;基于“时间”、“频率”概念和“新词语发现软件”的报刊新词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玉荣;《青史演义电子词典》形容词分库构建[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毕丽克孜;现代维吾尔语语料库词频统计实验性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9 邹清华;学术论文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徐芳;个性化语料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70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670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