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现代汉语介词“朝”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9 23:07
【摘要】:汉语介词属于虚词范畴,因此,介词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只能与名词性成分构成介词短语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但由于介词的词义没有实词那样具体,而且使用频率较高、位置灵活等特点,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每个介词的意义用法都不同,因此对于单个介词进行全面详细地研究很有必要。这样,学习者通过对单个介词的语义、用法的学习,并在学习的同时注意与同类介词进行语义、用法、搭配等方面的对比,就可以掌握介词的用法,减少偏误的产生。笔者选取介词“朝”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介词“朝”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介词,而且介词“朝”的本体研究比较全面,能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了更好地区分介词“朝”与其他同类介词,笔者选取了两个容易与介词“朝”混淆的介词——分别是介词“向”和“往”,在研究介词“朝”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的同时,将介词“朝”与介词“向”“往”进行辨析。经过研究,还发现留学生使用介词“朝”进行表达的情况不多,使用介词“朝”进行表达时,很容易产生偏误,导致介词“朝”的偏误率偏高。将介词“朝”的本体知识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帮助留学生学会使用介词“朝”。本文绪论部分将有关于介词“朝”的本体研究及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分析,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一章是对介词“朝”本体研究,分别从句法功能、语义功能两个方面对介词“朝”进行研究,之后将介词“朝”分别与介词“往”“向”从句法、语义方面进行辨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第二章对语料库中的偏误语料整理分析后,总结出偏误类型,根据偏误类型分析出偏误成因。第三章结合偏误分析,总结出针对于解决偏误问题的教学策略,并结合介词“朝”的教学,归纳出适用于介词“朝”的教学中的课堂活动。结语部分对整篇文章内容进行全面的概括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文辉;肖雪;;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琐论[J];辽宁高职学报;2019年06期

2 李泉;;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七十年[J];语言战略研究;2019年04期

3 李娜;;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语法难点个案分析[J];德宏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刘晶;;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艺术与技巧阐释[J];智库时代;2018年51期

5 刘圣楠;;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J];现代交际;2018年23期

6 刘瀚超;;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23期

7 季龙飞;;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与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03期

8 栾著;周少康;;俄罗斯文化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04期

9 李月炯;;对外汉语教学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借鉴意义[J];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12期

1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稿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畅;;培养学生细致有序审题习惯 构建对外汉语教学优质课堂[A];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二等奖论文集[C];2016年

2 唐四保;;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七)[C];2017年

3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小游戏[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五)[C];2016年

4 王俊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探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三)[C];2016年

5 张立;;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小台阶、多层次、高复现”[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09年(试刊)[C];2009年

6 ;第十一届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会议通知[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3年第1期(总第18期)[C];2013年

7 杨翼;;《对外汉语教学的成绩测试》[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3年第1期(总第18期)[C];2013年

8 蒋楠;;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的教学[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1年第1期(总第9期)[C];2011年

9 ;“后方法理论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4年第1期(总第22期)[C];2014年

10 莫凡妮;;民办对外汉语教学机构课程设置研究——以前沿汉语、和合快捷汉语为例[A];第八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上[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国印第安纳国际学校中文教师 刘志刚;做对外汉语教学的有心人[N];语言文字报;2019年

2 田昕禾;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拼音运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9年

3 沈莲霞 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基于文化导入的对外汉语教学改革[N];科学导报;2017年

4 黄诗雅 陈颖妍;发现汉语之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

5 杨璐菡;对外汉语教学将驶上快车道[N];光明日报;2000年

6 北京创造学会汉语教学创新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 宇文永权;怎样轻松学汉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杨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研究[N];贵州政协报;2008年

8 李无未;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古今考[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吴竟红;因材施教 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袁振华;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芮茵;扶助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8年

7 黄晓颖;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俊华;留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9 王文龙;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块构建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10 刘红梅;汉语聚合词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瑶;《博雅汉语》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2 于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对外汉语教学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3 高畅;现代汉语介词“朝”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4 崔宇航;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列举类词语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5 王韵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关联词语语体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6 张捷;受事主语句的话题结构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7 刘风乐;艾约瑟《汉语官话口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D];厦门大学;2018年

8 张妙雪;地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19年

9 张瑞;词源分析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10 张伟;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成对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71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671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d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