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面向英语母语者的汉语国俗词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09:29
【摘要】:语言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修辞意义。国俗语义从修辞意义中分化而来,经约定俗成后大都固化为词汇意义,有些意义成为词的一个义项。从词语的国俗语义角度出发,“语言国俗学”最早由苏联学者根据对外俄语教学提出,为“语言国情学”,后经王德春先生研究确立为“国俗语义学”。词语的国俗语义是语言民族性的反映,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价值观念等,即词语不仅有表面的概念意义,而且有背后的文化含义。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已经开始逐渐重视文化教学,但对于在词语方面的国俗语义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还不够,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经常会在习得汉语国俗语义的过程中产生偏误,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旨在通过对国俗词语的研究,改进对英语母语者汉语国俗词语的教学。本文将形成国俗语义差异的原因总结为两种因素:非语言因素和语言因素。根据词义角度及目前研究现状,一共将国俗词语分为九小类,分别为颜色、植物、数字、动物、自然现象、饮食文化、节日、熟语、网络词语。同时根据王德春先生的五种国俗语义差异模式从文化差异角度对国俗词语进行了分类,分别为:国俗词语一语独有、文化含义一语独有、文化含义异同并存、文化含义语义相同、文化含义截然相反。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考查了30名英语母语的学生对于汉语国俗词语的掌握情况。据本文进行的调查结果看,对于比较常用的汉语国俗词语,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产生的偏误较少;对于不太常用的国俗词语了解较少,产生的偏误较多。但学生对于大部分汉语国俗词语的国俗语义总体掌握较好。通过对偏误情况的分析,总结出造成偏误的原因有四种,第一种为本民族文化背景负迁移造成的偏误;第二种为对词义不了解引发的偏误;第三种为混淆相似国俗语义引发的偏误;第四种为由于翻译问题引发的偏误。针对以上的偏误原因,本文制定了解决策略,提出了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有重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及针对性原则三种。教学方法分为课后注释法、课文融入法、对比法、追根溯源法、归类法、展示法、活动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八种教学法。同时提出了案例设计,旨在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语义教学。
【图文】:

爆竹,学生,视频,全面培养


听、说、读、写技能全面培养。备:春晚视频,包饺子、做灯笼的材料,“红包”、“爆竹程:入新课:教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先来看一段视频。”放频,组织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引入本课主题“春节”:今是关于春节。练新内容:词:T 上展示新词“春节”、“农历”、“年夜饭”、“饺子”、“爆竹”色”、“红包”、“吉祥”、“生肖”、“龙”,带学生依次读两学生按顺序依次读新词。解新词:运用展示法将一些词语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PT 上展示年夜饭的图片,并带领学生读两遍“年夜饭”,夕夜的全家聚餐”。如图 4-1。

饺子,爆竹,竹子


图 4-2 饺子示“爆竹”,领读两遍“爆竹”,解释“爆竹”的来历为“在古代,人们火烧竹子,,使竹子发出爆裂的声音,因此被称为爆庆日燃放,反映人们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延江;;汉英植物词国俗语义偏爱的跨文化对比分析[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2 赵翔;;英语“猫”的国俗语义探析[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焦蕾;;片名翻译对“忠实”的颠覆——浅析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国俗语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30期

4 彭宁;庞守生;;就几种动物名称看中英国俗语义的差异[J];林区教学;2001年05期

5 于薇薇;;英汉形象性习语的国俗语义对大学英语教学意义之探析[J];考试周刊;2017年51期

6 钟梦文;;国俗语义词“红”的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J];时代教育;2016年15期

7 贾利芳;郭长荔;范丽莎;;国俗语义教学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05期

8 卜海艳;;植物词“杏”的国俗语义探究[J];语文知识;2014年11期

9 林忠港;;语文教学呼唤准确的“国俗语义感”[J];语文建设;2010年05期

10 张银帙;;从国俗语义词译法的角度看顺应论在翻译中的作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冰;;避免英汉文化陷阱:截然相反的国俗语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李锡纯;;从“龙”的翻译看国俗词语的英译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莉;国俗语义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彤;面向英语母语者的汉语国俗词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高美丽;“风、花、雪、月”的国俗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曾伟英;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国俗语义教学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黄子锦;目的论视域下的国俗语义词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建龙;基于国俗语义学的隐喻性“吃”的认知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刘世理;国俗语义学视阙中汉英文化特性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贾琼超;[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司哲;月和MOON国俗语义的认知对比[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杜姗书;汉语中的国俗词语及其对外教学[D];河南大学;2012年

10 向田;中日植物词的国俗语义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72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672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1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