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特征对汉字文化圈中高级水平学习者书写汉字的影响——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观察
【图文】:
二 数据根据我们的观察,语料库中汉字的书写错误率不服从正态分布。为了满足研究方法中正态分布的统计前提,我们对错误率进行了取自然对数的数据转换。如图 1 所示,经转换后的 Ln( 错误率) 服从正态分布( M = -3. 852,SD =1. 269) 。以下的统计分析均使用 Ln( 错误率) 作为因变量,分析比较结果时给出反转换后的平均错误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尤浩杰;;笔画数、部件数和拓扑结构类型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掌握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
2 郝美玲;;留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萌芽与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3 李力红,刘宏艳,刘秀丽;汉字结构对汉字识别加工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05年01期
4 冯丽萍;;外国留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及其发展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朱志平;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6 郝美玲;范慧琴;;部件特征与结构类型对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7 周有光;;汉字文化圈[J];中国文化;198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秀娟;;近十年来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鲍丽娟;王晓坤;;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实践性原则的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王世君;张海峰;;传统六书与现代汉字构形学[J];大家;2010年14期
4 孙鹏飞;裴蓓;;泰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认知教学策略[J];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2期
5 徐茗;;近十年我国对外汉字教学文献分析——以《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和《语言文字应用》为中心的考察[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伍英姿;;初级阶段“语文并进”模式下的汉字教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周婧;;对外形声字教学与母语形声字教学对比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何洪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笔画组合方式辨字”问题[J];汉语学习;2005年03期
9 徐彩华;;整字速示条件下留学生汉字形误监控特点的研究[J];汉语学习;2009年06期
10 潘先军;论对外汉字教学的层次性[J];汉字文化;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茗;现代汉语常用语素项属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孟红霞;中文阅读中注视位置效应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7 侯友;蒙、汉双语词汇识别的ERP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时璇;构形与认知[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9 郭玲;汉字构形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D];安徽大学;2012年
10 陈璐;基于演化原型框架的汉字教学设计及其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初;现行规范汉字的理据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瑜;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认读层次教学法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静;初中级阶段泰国留学生汉字部件学习策略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胡予宸;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之中国书法学习动机比较[D];浙江大学;2011年
6 钟翠芸;与初级综合教材相配套的对外汉字教学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施莎;基于《基础汉语40课》(上)的对外汉字教材探索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凤云;汉字象形字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朴恩实;韩国学生汉字错字成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佑明;TPR对外汉字启蒙教学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志平,哈丽娜;波兰学生暨欧美学生汉字习得的考察、分析和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王宁;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3 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2期
4 杜同惠;;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试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1期
5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6 江新;柳燕梅;;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7 邢红兵;;《(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2期
8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模拟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4期
9 徐彩华;;外国留学生汉字分解水平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10 郝美玲;;留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萌芽与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艺;电子游艺“?”[J];咬文嚼字;1996年05期
2 周新;多看一遍[J];咬文嚼字;1997年04期
3 傅白妹;捺“臭虫”的爷爷[J];书屋;1996年01期
4 王颖;请正确读“妊娠”[J];咬文嚼字;1997年03期
5 吴强;重庆的错字邮戳[J];上海集邮;1999年09期
6 吕叔湘;;错字小议[J];读书;1982年02期
7 吕叔湘;;错字小议[J];中国出版;1982年02期
8 舒义顺;诗联笑讽错字人[J];新闻知识;1994年11期
9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学生错字别字数据库”课题组;;“外国学生错字别字数据库”的建立与基于数据库的汉字教学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4期
10 姜红民;莫叫错字“杀风景”[J];咬文嚼字;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连龙;叶恒强;;具有Th_2Ni_(17)结构类型的R_2M_(17)六角相的形成规律研究[A];第八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Ⅱ)[C];1994年
2 田中淳夫;王晶;;日本钢构建筑的发展历程——自1950年以来的转变[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世春;李力;黄雄军;李彤梅;苏启旺;齐欣;;青城后山泰安古镇建筑结构震害分析[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4 刘静敏;;略论亲昵称谓的结构类型和选择制约[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王骏;;从留学生汉字习得的相关因素看中西文字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张正威;崔京浩;;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计算[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7 李晋霞;;面向计算机的“V_双+N_双”结构类型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李雨;郭开仲;;试论消错学的分解变换领域[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雨;郭开仲;;错误系统结构的分解变换研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9年
10 庄文娟;孙长艳;金林培;;无机超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导向合成和结构[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铭;北京街道错字多,,城市需要洗把脸[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吴琦幸;写错字无伤大雅 辩解却是帮倒忙[N];东方早报;2007年
3 新疆 叶昌柱;错字别字羞煞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刘春;“咬文嚼字”的李永生[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5 杨敏;字斟句酌的担当[N];江西日报;2011年
6 记者 侯志明;绵阳市中院判决文书有错字要扣钱[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撰文 郑帆影、许晓华;这十年,多少读者让我们感动[N];健康时报;2010年
8 李郁;几十个部门管不了一个“错字”吗[N];法制日报;2007年
9 梁虎英 文县桥头小学教师;错字根治妙法[N];陇南日报;2010年
10 首席记者 肖宇辉;名家质疑《大观楼长联》有错字[N];昆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时璇;构形与认知[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3 林民;汉字字形形式化描述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4 吴国升;春秋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5 许敏;微囊藻伪空胞基因丛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6 王富玉;SAC13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施工[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吉艳;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骆琳;面向计算机的现代汉语“得”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牛顺心;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谢凤桐;过渡金属-羟基多羧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旭东;泰国学生汉字习得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思;复现率、部件数与留学生汉字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王华军;汉字造字法与结构类型理论思辨[D];西北大学;2007年
4 李树春;《楚辞》形容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韩茜;敦煌变文同素异序词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田士超;《诗经》重言词语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心玉;现代汉语职衔类称谓语研究[D];鲁东大学;2008年
8 黄苹;四种《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模式之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尤浩杰;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10 张慢慢;中文阅读中词频与笔画数的即时和延迟效应的眼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8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68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