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10:01
【摘要】:色彩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世间万物都离不开色彩。人类对于颜色的感知是不分国界的,但各国对于某个色彩的理解和使用却不尽相同。中国和日本也不例外。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以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在颜色的使用方面,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再加上两国的地理条件、民俗习惯等差异,中日两国的色彩及其文化象征意义的内容却是天壤之别。可以说,色彩及其反映的文化特点从侧面反映了两国人民的审美差异,民族特性和国民性格等,所以对于色彩的研究是了解中日两国文化的重要手段。本论文参考了迄今为止关于色彩以及色彩词研究的诸多文章,通过归纳和分析中日文化中代表性色彩的特点,在对比分析基础上,挖掘其差异产生的原因。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构成。本论文首先对中日两国的色彩“红”“黄”“紫”“绿”的现代语义及其象征意义进行考察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以上的色彩进行详细的对照研究。然后,分析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从自然环境、传统思想宗教信仰的差异以及中日民族特殊的审美三个方面对中日色彩的意义及其文化象征意义的异同产生的原因进行解读。最后,通过对于色彩文化的研究以及中日两国在色彩审美意识方面的差异,可以看出两国人民性格截然不同:中国人率直,热情,日本人内敛、拘谨,调和。值得一提的是,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再加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大大促进了各国文化交流,语言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色彩词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本文的独特之处在于抛开对中日基础色彩红白黑等的研究,着眼于近年来延伸意义较多,而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也较高的“红”“黄”“紫”“绿”,并且着重挖掘中日色彩的文化象征含义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其在民族性格中的体现。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36;H136
本文编号:2757863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36;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晔;;色彩与中国历史地理[J];社科纵横;2007年11期
2 程放明,刘旭宝;颜色词及色彩意识的中日异同[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757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75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