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昌方言的程度表达形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绍林;四川彭州方言副词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政;;平利话形容词的生动形式[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2 杨绍林;四川彭州方言副词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邓帮云;;量词“盘”在四川方言中的一个较特殊用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李海霞;方言词典动植物名称的收录和解释[J];辞书研究;2002年05期
5 屈哨兵;“着”与相关被动标记的共现数目、类型及成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单韵鸣;副词“真”和“很”的用法比较[J];汉语学习;2004年06期
7 赖先刚;现代汉语副词的语用义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8 任志萍;四川方言中的类成语短语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林华东;从复合词的“异序”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王宗联;程度副词“很”与“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华东;;从闽南话复合词“同素异序”现象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永光;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王群;明清山东方言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吴立红;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曾炜;绝对程度副词及相关形式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邓杰;基督教与川康民族地区近代医疗事业:边疆服务中的医疗卫生事业研究(1939-1955)[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颜同林;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闰柱;现代汉、韩程度副词的比较[D];清华大学;2004年
2 刘毅非;“老”的语法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匡艳;“最”的极量表达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崔明玉;三组持续类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01年
5 陈昌霞;射阳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郝雷红;现代汉语否定副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丽萍;程度副词对VP的选择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武玉芳;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性特征[D];山西大学;2003年
9 邓杰;中华基督教全国总会边疆服务纪实[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10 齐艳艳;《现代汉语词典》单音节副词词性标注、释义及条目分立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炜;绝对程度副词及相关形式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巫江;;西昌方言词“球”的语义和句法功能初探[J];大家;2011年1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寅;四川西昌老派城关话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5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78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