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末民初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王力曾指出,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由近代到现代的过渡阶段。[1]前一阶段语言诸特点(旧质)的减少和消失,后一阶段语言诸特点(新质)的萌生和发展,在该阶段表现得最为显著,[2]在词汇上的体现亦是如此。但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看,人们对该时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部对清末民初时期词汇进行全面研究的著作问世。人们对该时期词汇的研究多侧重于专书词汇或外来词的研究,所以很多方面还无人触及或研究不深。因此全面、系统地对该时期词汇进行研究和探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基于此,我们选取了清末民初汉语词汇作为研究对象。初步尝试对该时期词汇进行相对全面地描写和分析。本文共有5章:第1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清末民初词汇的研究概况,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范围及方法和语料来源等内容。第2章为本文的第一个专题,我们主要考察了清末民初词汇的显现与消隐情况。新词的显现部分我们主要针对新词形表新意义类新词进行考察。重点从新词的来源、新词显现的主要领域、新词的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该时期的新词主要来自本土新造词和意译词,这些词主要出现在政治、经济、科教、文艺、军事、法律、医学、交通等领域,并表现出以双音节词为主、三音节词数量增加,复合词结构类型不均衡,词类多样和过渡性强等特点。另外,清末民初短语的词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新词的数量,主要表现在动宾短语和并列短语的词汇化上。清末民初词汇在现代的消隐主要是名词和动词的消隐,约占90.6%,其次是形容词的消隐,而其他类别的词消隐的数量较少。清末民初词汇的消隐是由词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原因主要为旧事物或现象的消亡和人们意识观念的改变,而内部原因主要表现为词的替代和分化。第3章为本文的第二个专题,主要考察清末民初词汇的词形。本章我们主要从复合词和派生词两个角度入手。在复合词中主要考察同素逆序词和异形词中的复合词使用情况。清末民初的复合同素逆序词在词类上主要以动词、名词和形容词性的为主,副词和介词性的较少。在结构类型上,“联合—联合”式占绝对比例,其他类型数量有限。在继承与新生上,绝大多数复合同素逆序词来自对前代的继承,少数是新老成员构成的,而完全在清末民初新生的数量很少。清末民初复合同素逆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留存情况主要以“两词共存”和“一存一隐”为主,“两词并隐”的数量较少。清末民初的复合异形词在音节上双音节词占绝对比例,三音节词较少。在结构类型上,联合式约占一半比例,其次是动宾和偏正,其他类型数量不多。清末民初的复合异形词也同样主要来自对前代词汇的继承,新老成员组成的异形词数量也不多,完全新生的最少。复合异形词的义项关系类型主要以义项全同型和义项包孕型为主,义项交叉型相对较少。清末民初的复合异形词在现代“共存”的占多数,“有存有隐”的次之,一组异形词“并隐”的极少。清末民初的复合异形词主要是异体字、通假字的存在,以及同音或音近、义项有交叉或有渊源关系的语素的存在造成的。在派生词研究中,我们主要考察了清末民初对前代词缀的继承情况,并抽样考察了前代词缀在清末民初的使用和发展情况,以及清末民初词缀的新生情况。考察发现,前代词缀在清末民初基本都得到了继承,且在抽样考察的6个词缀中,多数在清末民初有明显发展,少数变化不大。清末民初新出词缀主要是类词缀,且都是受日语译文影响产生,并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发展变化。第4章是本文的第三个专题,即清末民初词汇的词义考察。主要通过词汇义、色彩义和语法义的历时比较,考察了前代词义在清末民初的发展情况,以及清末民初词义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演变情况。考察发现,两者在词义的发展演变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在词汇义的发展上,发生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义项的加、减表现明显;在感情色彩义上的发展演变不够突出;在语法义的发展演变上都有相对明显地表现等。但两者也有不少不同之处,比如在词汇义上,清末民初的专用词语在现代有不少正在发生词义泛化,前代词汇在清末民初未见此现象;清末民初词汇在现代有发生词义丰富和深化的,而前代词汇在清末民初也未发现此类现象等;在色彩义上,清末民初词的感情色彩义在现代的变化类型更多样,并且在语体色彩上的演变有较突出的表现等。第5章是结语,总结了本文各章考察得出的基本结论,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颖;;清末民初新词语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秦方;;新词汇、新世界:清末民初“女界”一词探析[J];清史研究;2014年04期
3 何婉萍;;从方言俗语看《镜花缘》的语言特色[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 栗君华;;试析《儿女英雄传》物量词的类型和特点[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06期
5 赵国强;;初探《老残游记》中的张掖方言词语[J];现代交际;2014年05期
6 汪银峰;陶娥;;《奉天通志》所见清末民初奉天方言[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05期
7 孟广洁;;清末法律新词语研究综述[J];前沿;2013年07期
8 石晓博;;《老残游记》中的关中方言词语[J];唐都学刊;2012年01期
9 李爽;;《儿女英雄传》动词重叠的句法功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10 栗君华;;试析《儿女英雄传》中的“个”[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丹;元明清汉语词缀发展演变史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李娜;基于《汉语大词典》的民国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威;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萍;《镜花缘》俗语词研究[D];吉首大学;2014年
2 王浩宇;《广陵潮》词汇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3 王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量词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4 方义祥;《老残游记》量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5 崔怀峤;《儿女英雄传》成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6 赵爱;近现代外源科技名词称名演变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7 邓苗雯;《官话指南》词汇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易央皓;《镜花缘》名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杨倩;《儿女英雄传》形容词重叠形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10 李玲;《金粉世家》词汇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800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80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