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摩梭人是居住在川滇交界的一个族群,分布于云南境内的摩梭人属于纳西族的一个支系。居住在永宁地区的摩梭人独特的家庭形态以及婚姻制度引起了国内外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的广泛关注,然而摩梭人的语言文化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学界普遍认为摩梭人使用的语言属于纳西语的东部方言,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语言,我们称作“摩梭话”。本课题以摩梭人的语言与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浑沌学“分形”理论为语言文化研究提供的方法论,通过对摩梭语言词汇系统中的母系“文化词群”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得到了大量关于摩梭文化的信息,阐释了摩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揭示了摩梭文化的独特内涵以及摩梭语言的特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九个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以及语料的来源。 第一章阐述了摩梭人的概况及其语言的特点,主要介绍了摩梭人的族称、族源、分布、传统文化以及语言特点和使用情况。 第二章在浑沌学理论为语言文化研究提供的方法论指导下,运用浑沌学中的分形理论,阐释了语言与文化的自相似性表现。通过对摩梭话中具体词汇以及民歌谚语的分析,揭示了摩梭语言与文化的自相似性。 第三章主要从“家屋”文化词群看摩梭母系家庭制度,通过对摩梭“家屋”文化词群进行分析,揭示了摩梭“家屋社会”与“家屋文化”的特质与内涵,并通过对摩梭“家屋”的空间向度进行研究,阐释了摩梭人对居住空间进行的配置与安排,体现了摩梭社会以女性为中心、母尊女贵的社会文化结构以及摩梭人“家屋本位”的民族心理。 第四章主要从“两性关系”文化词群看摩梭母系婚姻制度,通过对摩梭人“两性婚姻”文化词群的分析与解读,揭示了摩梭人独特的婚姻形态及其社会构成。由于“害羞文化”的影响,摩梭人的“两性称谓”极其含蓄,受到特定的语境与场合的制约。摩梭人的“走婚”是适应家屋体制的文化产物。 第五章主要从“亲属称谓”文化词群看摩梭母系社会形态,通过分析摩梭亲属称谓词,从而揭示摩梭人独特的社会构成、家庭形态以及婚姻模式。摩梭社会的亲属称谓以母系称谓作为其主体,整个称谓体系中几乎没有对姻亲和父系亲属的称谓,体现了摩梭人重视家屋和睦与母系血缘亲属的民族心理与“害羞”的传统文化观念。 第六章主要从“詈语”文化词群看摩梭害羞文化的特质,通过摩梭詈语与汉、英詈语的对比,揭示了摩梭詈语的特点,阐释了摩梭文化的内涵。摩梭文化极其强调家族礼貌、伦理道德、宗族观念与家屋和谐,寻常绝对不说任何粗话,因此造就了摩梭詈语数量少并且极为委婉含蓄的特点。 第七章主要从“mi33”文化词群看摩梭母系思维的特征,以“mi33”作为词根语素、类语素或者构成成分的词汇在摩梭语言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词语群,通过对这个词语群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理清“mi33”语素语义及其功用的发展与演变,同时还可以窥视摩梭社会“尊母崇母”的历史文化特点与独特的社会形态,揭示了摩梭社会对两性的基本认知态度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结语部分就几个方面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做了小结,并阐述了本论文给今后从事语言人类学的学者们的一些启示。 不同的社会形态决定着不同的语言面貌及其文化特点。本课题分析研究了与主流社会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语言面貌及其文化特点,阐释了摩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次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个案实例,丰富了语言人类学及少数民族方言与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填补了摩梭语言词汇研究的空缺,为摩梭人的社会形态、家庭结构、婚姻亲属制度、伦理道德观及其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语言学方面的证据与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5;H2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庆山;汉语詈语致詈方式的文化心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郭沈青;汉语詈语及其文化底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李素平;中国原始母系社会的女神崇拜[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于逢春;论汉语颜色词的人文性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05期
5 杨智慧;语言和社会文化中的性别歧视[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董晓波;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社会历史文化透视[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2期
7 文平;人类学语言学的发展(上)[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8 文平;人类学语言学的发展(下)[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9 覃晓航;壮侗语性别词的来源和发展趋向[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黄应贵;空间、力与社会[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海超;;家户领域内空间的分割、象征与仪式安置——大理传统家屋考察[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海宏;文化接触对怒苏语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兰;从神话传说探讨克木人的传统生育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容晨朴;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汉英称谓语的差异[D];天津大学;2005年
3 张胜隆;汉英(美)詈语对比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戴小芳;汉英“山川类地名”对比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803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80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