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话感谢言语行为研究
【学位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75
【部分图文】:
年龄合计20-29 岁 30-59 岁 60 岁以上谢语用模式 表达受惠 计数 7 73 33 1年龄 中的 % 3.0% 5.9% 14.0% 6.褒扬施惠行为 计数 22 164 33 2年龄 中的 % 9.6% 13.3% 14.0% 12.提供报偿 计数 171 800 124 10年龄 中的 % 74.3% 64.7% 52.5% 64.关注受损 计数 30 200 46 2年龄 中的 % 13.0% 16.2% 19.5% 16.计 计数 230 1237 236 17年龄 中的 % 100.0% 100.0% 100.0% 100.根据表 8 年龄百分比栏数据,进一步绘制四大类感谢语用模式年龄层内百分比示:
图 2 四大类感谢语用模式各受教育程度内百分比图通过受教育程度百分比栏可看出,不同受教育程度四大类感谢语用模式的使用频率在差异的为表达受惠以及提供报偿模式。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表达受惠语用模式等教育程度内部占比随之降低。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表达受惠使用频率为 10.9%,距最大的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内部占比相差 6.9 个百分比。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供报偿语用模式的同等教育程度内部占比也随之升高。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提供报用模式的同等教育程度内部占比为 68.0%,与差距最大的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同等程度内部占比相差 11.5 个百分比。由数据可知,在抚州话中,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使用提供报偿语用模式表达;而受教育程度越低,越倾向于使用表达受惠语用模式表达感谢。.4.2 不同受教育程度具体下位感谢语用模式使用情况本文进一步绘制不同受教育程度具体下位感谢语用模式使用次数表,为表 13 作补
图 3 不同社会权势中四大类感谢语用模式使用次数百分比图通过合计百分比栏可看出四类感谢模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提供报偿模式,.8%。其次为关注受损模式,占总数的 26.3%。褒扬施惠行为模式使用次数占总数的 17.类感谢模式中,使用频率最低的为表达受惠模式,占总数的 5.0%。通过社会权势百分比栏可看出,社会权势不同,使用占比由高到低依次均为提供报注受损、褒扬施惠行为、表达受惠。当社会权势为下对上时,受惠人表达受惠模式使数占同等社会权势内总使用次数的 5.2%,比社会权势为上对下时高出 0.6 个百分比;提供报偿模式的使用次数在同等社会权势内总使用次数的占比为 62.2%,比社会权势对下时高出 25.7 个百分比。当社会权势为上对下时,受惠人褒扬施惠行为模式使用占同等社会权势内总使用次数的 24.6%,比社会权势为下对上时高出 12 个百分比;此注受损模式使用次数占同等社会权势内总使用次数的 34.2%,比社会权势为下对上时 14.2 个百分比。因此社会权势百分比数据表明,不同社会权势内部四大类感谢语用模式被选择的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黎;;目的语环境中美国留学生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的习得[J];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04期
2 肖放亮;;江西境内赣方言疑问句之考察分析[J];文教资料;2015年28期
3 吕勇兵;;汉语方言的回应语及其感谢语类别研究[J];语文建设;2015年06期
4 孙露丹;;温州话致谢语“生受”探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10期
5 朱林娜;马贝加;;温州话致谢语“罪过”的来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6 储泽祥;刘琪;;汉语方言感谢语及其回应语的类别研究——兼论感谢语的“回应错配”现象[J];语文研究;2014年02期
7 易欣;;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年34期
8 童芳华;;赣方言名词后缀“哩”的若干问题探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左国春;;江西临川方言的文白异读[J];文教资料;2013年16期
10 要文静;刘陈艳;;基于语料库对英语学习者致谢言语行为套语使用对比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振邦;致谢类言语交际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婷;魏晋以前汉语感谢语考察[D];暨南大学;2015年
2 印亚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感谢语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3 潘氏锦绣;越南学生汉语感谢表达式选择的倾向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4 吕芳;中泰常见日常交际用语差异比较及教学对策[D];广西大学;2013年
5 李玉婷;东乡语与兰州方言致谢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匡川;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周丽萍;汉语礼貌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河南大学;2013年
8 张妍;《汉语方言大词典》临川方言补[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黎;美国留学生汉语感谢言语行为语用发展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王丽媛;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0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81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