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中“了”的编排研究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H195.3
【部分图文】:
都没有深入学习。吕文华(2010)指出不应该将动态助词“了”和语气助词“了”纠缠在一我们认为,同时展示两个“了”,都出现在动词性谓语句里,“了”在句末的同在动词后而表义又极为相近,容易引发初级学习者的困惑。再加上第5 课句末“解释为“了变化”,学生也容易有区分句末“了”表义的负担。不过,该课的优一是课文 1 用特指问疑问代词“什么”引出答语动词+了+代词+宾语,我们相较于是非问,特指问的答语才是展示“动词+了+宾语”的典型语境。因为特的答语是“动词+了+定语+宾语”,没有同形异义的干扰。而是非问的肯定回答是“动词+了”,就有“了”究竟是句末语气助词还是动态助词,究竟是发生还成义的疑问,如课文 2 中的第一个话轮。因此,我们认为该课将语气助词“了动态助词“了”合并起来展示给学习者并不合适。建议将语气助词“了”和动词“了”分开编排。其次,考察语言点解释是否清晰。编者将该课“了”统一解释为表示发生成。对句末“了”的解释只有一句“了”位于句尾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了课文三个句子。如图所示: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理,第二个例句传递的是他去学开车这一事件在说话时间已经发生,他的状态从没有去学开车 去学开车这也是个变化。第三个例句同样对方的购买行为已经发生,句 3 询问的是未知的新信息。由此可见,“了变化”和“了发生”关系密切,特别是在“动词+了”结构中难以区分其表义。建议初级阶段教材在学习者首次接触到“了变化”和“了发生”时不过多区分两者表义,转而关注其功能,教材可补充说明句末“了”的作用是传达有新情况出现,起到告知对方已经发生的新信息的作用,引起对方注意。另外还用于询问一个还不知道的新信息。简言之,关于语气助词“了”的解释可以改为陈述或询问一个已经出现的变化,起到提醒对方注意或告知对方信息的作用。以上是针对语气助词“了”的解释考察。教材对动态助词“了完成”的解释也并不完善,解释是“了”用于动词后带宾语,宾语前一般要有定语,如数量词、形容词、代词。同样以列表的形式展示了三个例句 :
图 4.1《成功之路起步篇 2》第 2最后一题进一步要求用“……了”和“要是逐步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但这一题的提示完成段落性叙述。建议提示叙述角度,比如一路线、时间变化,等。《起步篇 2》与“了”相关语言点的编排表 4.2《成功之路 起步篇 2》与“了课号 语言点内容 释义 第 21 课《你怎么了》一、“了变化”(一)动词+了(二)名词+了(三)形容词+了“了”用在述句末尾,示出现新的况,或情况变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海燕;丁素芬;;找独特语言点,“智教”语文[J];教育视界;2016年22期
2 崔伟平;;善于回归 精于设计 成于致用——刍议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点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7年03期
3 徐雪双;;让英语知识点“活”起来——基于文本语境的阅读课语言点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7年03期
4 唐春花;;以写作为驱动的英语语言点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17年01期
5 张勇;;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的现实困境和对策[J];名师在线;2017年02期
6 姜发兵;;英语阅读中的语言点评析性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09期
7 沈燕燕;;语言点亮科学之美——探究幼儿园科学教育与语言的整合[J];启迪与智慧(中);2019年11期
8 张红梅;;浅谈初一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年22期
9 廖爱华;;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科普童话;2016年39期
10 仲兆婷;;挖掘文本 创设情境 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一节阅读课第二课时公开课案例的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静;;浅谈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策略[A];2013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程虎豹;;《Lesson 5 Meet Ms.Liu》教学案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3 周汉军;;巧设语境 激发兴趣 提高能力[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4 黄友;;教材语言点解释偏离语感现象及处理对策[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1年第2期(总第10期)[C];2011年
5 郭文利;;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与措施[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6 高智勇;;浅谈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C];2007年
7 王凤清;;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下)[C];2005年
8 高怀鱼;;教学设计:TV and the Internet[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四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董丽颖;;初三英语复习策略浅谈[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十卷[C];2015年
10 卢福波;;谈谈汉语语言点的教学案例研究[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4年第1期(总第22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上高县教育局 左晚华;用诗般的语言点亮童心[N];学知报;2011年
2 汪雯;彩色语言点靓快乐新居[N];中国纺织报;2003年
3 学生记者 林韵然 肖佳平;让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知识海洋[N];新清华;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思琦;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中“了”的编排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2 杨骐瑜;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小组合作型学习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3 于舒满;藏语康方言的语音描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黎津言;初级汉语综合教材语言点说明调查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5 陈迪;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语言点的练习考察[D];复旦大学;2013年
6 赵丹慧;《博雅汉语》与《新实用汉语课本》语言点例句对比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7 张子鹤;汉语教学中语言点的格式化处理策略[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刘潇蔚;语言点解释与汉语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陈宣;基于不同学习风格的教材二次开发[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盛练娜;中级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语法示例的考察与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26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82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