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言学流派哲学观的对立与融合
【文章目录】:
一、现代语言学流派哲学观的对立
1.从经验主义到理性主义
2.从理性主义到体验主义
二、现代语言流派哲学观的融合
1.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之间的对话
2. 语言认知研究的连续统
三、结 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静;从二元对立到二元对话——Chomsky和Lakoff的语言观对比[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2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桂敏;隐喻:一种跨学科的映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邓莉;隐喻对语义变化的阐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孙边旗;隐喻与外语教学[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孙边旗;从词汇层面看大学生英语作文[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王惠静;英语过去时多义性的认知阐释[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王寅;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对语言成因的解释力[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7 韩玉国;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的哲学冲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于睿;孙红烨;;隐喻的认知层面和文化层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周萍;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探微[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10 周林彬;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英语学习中的理解偏差问题[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曾建彬;下义关系的认知语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李良炎;基于词联接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9 吴春相;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廖巧云;C-R-A模式:言语交际的三维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佳;词汇多义性的认知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2 胡孔旺;中学英语复习教学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成军;汉语中时间隐喻空间化表征的认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叶鸣;汉英概念隐喻对比[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朱玉彬;[D];安徽大学;2003年
6 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朝培;从认知角度对英语短语动词的语义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全国;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三维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唐其敏;英语经济语篇中的隐喻[D];重庆大学;2003年
10 董平荣;合成空间理论对“绝句”文本意义构建的认知解读[D];重庆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毓林;认知科学背景上的语言研究[J];当代语言学;1996年02期
2 徐德宽,裴晓真;乔姆斯基语言哲学简评[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3 王寅;认知语言学之我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李葆嘉;语言学的渊源、流派及其学科性质的变迁[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5 陈勇;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争——关于西方语言学研究中的认识论[J];外语学刊;2003年03期
6 李志岭;语言研究中人的地位的提升[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7 朱丽红;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与转换生成学派的语言观和方法比较[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8 陈友良;;乔姆斯基形式句法推导过程的变迁[J];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9 沈家煊!100732;认知语法的概括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10 韩景泉!410075;乔姆斯基的形式主义语言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小云;浅谈哲学观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刘凤峨;;中西方哲学视域中的语言观[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赵琴;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哲学思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李萃;;中西方语言哲学观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以英汉委婉语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邓忍;;转换生成语法实践功能的哲学观考察[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李欣;;转换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差异之我见[J];焦作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彭懿;白解红;;通感认知新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1期
8 喻锋平;;从“理念”到“纯语言”:论本雅明的语言哲学观[J];求索;2009年11期
9 喻锋平;;论译学研究范式转换的理性基础[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陈桦;哲学观与音系学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斌;从批评语言学角度对中美政治口号的对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菲;英汉时空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9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84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