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别说”的语篇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2 08:57
【摘要】:本文以功能语法作为理论框架,以语篇分析作为切入点,以现代汉语“别说”为例,分析“别说”在语篇中具体使用的情况。 汉语“别说”是一个用法相对复杂的词语,在使用中也经历了历时的变化。“别说”最初是由口语性较强的否定副词“别”和动词“说”构成的一个状中式结构,这个结构在一直用作短语的同时,目前也已在个别义项上凝固为词。我们认为,“别说”有三种不同词性及用法,即:作为状中结构的短语“别说1”;作为连词的“别说2”与作为话语标记的“别说3”。“别说2”作为连词出现在递进复句中,表示借助层级关系来贬低或褒扬另一方的意思;“别说3”作为一个功能词,可以出现在对话或非对话中表示“意外”,起话语标记作用。 “别说”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结构,通过对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进行检索,共搜集语料2389条,我们根据句法标准、语义标准和语用标准,对结构“别说”进行分类,并逐一进行分词、筛选、定性,得出符合条件的语料共计2131条。本文根据得出的符合条件的语料进行定量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别说1”是一个由“副词+动词”构成的状中短语结构,还没有进入词汇系统,“别说1”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这个初始的用法一直保留了下来。“别说2”是作为连词出现在复句中的情况,“别说2”充当连词连接两个单句表示递进关系,一般出现在前一个分句中,当出现在后一个分句时,一般前加“更”修饰。“别说3”我们称之为话语标记词,是指“别说3”在语篇中具有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s)的功能,作为话语标记的“别说3”,在语段中可以省略而且并不影响原语段的语义,因为它对语段的语义内容并无贡献,但是听话人却可以通过话语标记更好理解所在语段在具体语境中表达的意义。并试图通过顺应论和关联理论对“别说”语篇构建功能进行分析与解释。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46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别说”的复句研究
        1.2.2 “别说”话语标记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语料选择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别说”的类型及语法化
    2.1 “别说”的三种类型
        2.1.1 “别说”的三种基本类型
        2.1.2 “别说”的特殊用法
    2.2 三种不同类型区别
        2.2.1 能否做句子成分
        2.2.2 意义虚化与省略
    2.3 “别说”的语法化
        2.3.1 “别说”的形成过程
        2.3.2 连词“别说2”的语法化及其动因
        2.3.3 “别说3”的语法化
第三章 动词短语“别说1”
    3.1 “别说1”的基本结构及句法特征
        3.1.1 “别说1”句法位置
        3.1.2 “别说1”单独成句
        3.1.3 “别说1”连接的成分
    3.2 “别说1”的语义内容
        3.2.1 否定行为到否定意义
        3.2.2 “别说1”句具有祈使意义
        3.2.3 “别说1”句具有隐含意义
    3.3 “别说1”的语篇分析
        3.3.1 “别说1”的语体分布
        3.3.2 “别说1”语篇衔接功能
第四章 连词“别说2”的语篇分析
    4.1 “别说2”所在语段的基本语义结构
        4.1.1 “别说2”所在语段的基本语义结构模式
        4.1.2 使用条件
    4.2 “别说2”句的语义关系
        4.2.1 “别说 B+C”的语义关系
        4.2.2 A 与“别说 B+C”的语义关系
    4.3 “别说2”在使用中的变化
        4.3.1 A 不出现的简式:别说 B+C
        4.3.2 别说 B+C 在使用时的变化
        4.3.3 “C+(更)别说……了”
    4.4 “别说2”语篇实例分析
        4.4.1 “别说2”的语体分布规律
        4.4.2 “别说2”所在语篇实例分析
第五章 话语标记“别说3”
    5.1 “别说3”句的基本语义结构
        5.1.1 “别说3”所在语段的基本语义结构模式
        5.1.2 使用条件
    5.2 “别说3”句的语义关系
        5.2.1 “别说3”句的基本结构
        5.2.2 “别说3”句内部语义关系
        5.2.3 “别说3”主观化
    5.3 “别说3”所在语段在使用中的变体
        5.3.1 “别说3”的变体形式
        5.3.2 使用中的各种变体的互补分布
        5.3.3 DM+S2 的简略模式
    5.4 “别说3”语篇功能
        5.4.1 “别说3”的语篇构建功能
        5.4.2 “别说3”的连贯与衔接功能
第六章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湛然;语篇分析与英语阅读教学[J];运城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2 唐祥金;语篇分析与语言教学[J];外语教学;1996年03期

3 郑茨萍;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年03期

4 陈红,胡清平;由tactless一词引起的语用分析[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邹芙林;从语篇分析看综合英语教学走势[J];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贾永芳,齐立明;有关语篇分析理论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

7 慕清;语篇分析:广袤的学术天地——第七届全国语篇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撷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刘曼;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陆振慧;语篇分析与英语写作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10 赵爽;;语篇分析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莉;现代汉语“别说”的语义、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鞠玉梅;英语语篇分析的伯克新修辞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严轶伦;基于知识解析体系的语篇综合分析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秦俊红;对中篇小说《饥饿》中女性主义特征的及物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许家骏;叙事小说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张雪;对话体语篇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森;“别说”的语篇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友香;系统功能视角的旅游语篇英汉对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高清凤;将语篇分析引入高中英语课文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林青;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彩凤;衔接理论与阅读理解[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田菊;英文景点介绍的语篇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梁彩霞;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珊;美国总统演讲的语篇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许秀云;功能语篇分析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治;话语“空环”的认知语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0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2880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3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