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报语言研究 ——以《安徽手机报》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05 14:07
本文以《安徽手机报》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分析手机报纸与传统媒体的不同之处,整理归纳手机报的语言特色,对如何进一步增强手机报的语言表现力提出适当建议,以供参考。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概述本文的研究计划,梳理相关概念,确定研究对象、语料来源。第二章为手机报概述,交代目前我国手机报的发展概况、大致分类和用户情况,意在说明:手机报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其在传播媒介、传播方式、文本语境及受众诸多方面与传统媒体的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之处必然导致其传播文本发生变化,从而引出本文所要讨论重点——手机报语言特色。第三章和第四章为论文的重点部分,结合《安徽手机报》实例,针对具体文本,采用抽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法,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问题。第三章对手机报的语言形式进行分类,首先将手机报的语言表现形式分为文字类和图片类两大类;并进一步根据篇幅的长短,将文字类手机报语言形式分为一句话新闻、简讯和小专题三个小类,各举实例加以说明。第四章重点讨论手机报的语言特色。本章论述了手机报语言不仅具有普通新闻语言的共性:准确、通俗、具体、简洁、生动;而且具备自身的区别特征:语言最大限度淡化主观性;低语境传播要求语义...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手机报和手机报语言研究现状
1.1.1 手机报研究现状
1.1.2 手机报语言研究现状
1.2 对手机报与本文研究对象的说明
1.2.1 手机报与报纸
1.2.2 手机报与手机媒体
1.2.3 手机报的定义
1.2.4 本文研究对象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二章 手机报概述
2.1 手机报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
2.1.1 产生背景
2.1.2 发展现状
2.2 手机报类型简述
2.3 手机报用户情况分析
第三章 手机报语言表现形式
3.1 文字类
3.1.1 一句话新闻
3.1.2 简讯
3.1.3 小专题
3.2 图片类
第四章 手机报语言特点分析
4.1 最大限度淡化主观性
4.2 低语境传播要求语义具体单一
4.3 文本大量吸收流行语
4.4 句式长短并用,整散结合
4.5 篇章短小精悍
4.6 语言风格开放多变
第五章 手机报语言有待改进之处及相关建议
5.1 有待改进之处:直接套用纸质媒体新闻导语
5.2 如何进一步增强手机报语言的表现力
5.2.1 突出一句话新闻
5.2.2 增强互动性
5.2.3 发挥即时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受众视角看融合新闻的特点及发展——以南方日报、奥一网、南都手机报的两会报道为例[J]. 黎娜. 青年记者. 2009(17)
[2]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分析[J]. 金志茹.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3]篇章结构分析[J]. 徐现珠.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4)
[4]手机报短暂编年史[J]. 闻思颖,侯晓玲. 新闻战线. 2009(02)
[5]手机短信语言使用状况研究[J]. 夏历. 语言文字应用. 2009(01)
[6]手机报的传播优势与竞争劣势[J]. 李国英. 学习月刊. 2009(02)
[7]手机报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J]. 张凌云. 青年记者. 2008(35)
[8]拇指新闻台,延伸数字化报业——我国手机报发展概况综述[J]. 董鸿英. 中国报业. 2008(03)
[9]挖掘手机报的内容表现力[J]. 宗增芳. 青年记者. 2008(05)
[10]国内外手机报发展评述[J]. 刘飞,衣晓雷. 通信世界. 2007(31)
本文编号:3065333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手机报和手机报语言研究现状
1.1.1 手机报研究现状
1.1.2 手机报语言研究现状
1.2 对手机报与本文研究对象的说明
1.2.1 手机报与报纸
1.2.2 手机报与手机媒体
1.2.3 手机报的定义
1.2.4 本文研究对象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二章 手机报概述
2.1 手机报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
2.1.1 产生背景
2.1.2 发展现状
2.2 手机报类型简述
2.3 手机报用户情况分析
第三章 手机报语言表现形式
3.1 文字类
3.1.1 一句话新闻
3.1.2 简讯
3.1.3 小专题
3.2 图片类
第四章 手机报语言特点分析
4.1 最大限度淡化主观性
4.2 低语境传播要求语义具体单一
4.3 文本大量吸收流行语
4.4 句式长短并用,整散结合
4.5 篇章短小精悍
4.6 语言风格开放多变
第五章 手机报语言有待改进之处及相关建议
5.1 有待改进之处:直接套用纸质媒体新闻导语
5.2 如何进一步增强手机报语言的表现力
5.2.1 突出一句话新闻
5.2.2 增强互动性
5.2.3 发挥即时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受众视角看融合新闻的特点及发展——以南方日报、奥一网、南都手机报的两会报道为例[J]. 黎娜. 青年记者. 2009(17)
[2]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分析[J]. 金志茹.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3]篇章结构分析[J]. 徐现珠.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4)
[4]手机报短暂编年史[J]. 闻思颖,侯晓玲. 新闻战线. 2009(02)
[5]手机短信语言使用状况研究[J]. 夏历. 语言文字应用. 2009(01)
[6]手机报的传播优势与竞争劣势[J]. 李国英. 学习月刊. 2009(02)
[7]手机报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J]. 张凌云. 青年记者. 2008(35)
[8]拇指新闻台,延伸数字化报业——我国手机报发展概况综述[J]. 董鸿英. 中国报业. 2008(03)
[9]挖掘手机报的内容表现力[J]. 宗增芳. 青年记者. 2008(05)
[10]国内外手机报发展评述[J]. 刘飞,衣晓雷. 通信世界. 2007(31)
本文编号:3065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06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