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玉露》介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07:20
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是南宋著名的笔记之一,记载了南宋中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典章制度、风土民情、文人轶事等,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具有重要的语言价值和文献价值,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鹤林玉露》的介词从词形上看共有46个,其中单音介词有44个,复音介词有2个。本书介词既有对上古汉语、中古汉语介词的承袭,又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介词结构的语义功能将《鹤林玉露》中出现的46个介词分为方向处所类介词、时间介词、对象范围类介词、原因目的类介词、条件方式类等五类介词。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汉语介词研究概况,《鹤林玉露》的作者及其内容,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二部分是介词静态描写。按照语义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描写,总结《鹤林玉露》介词的特点。第三部分是介词历时比较分析。具体以《左传》、《世说新语》、《敦煌变文》、《朱子语类》等专书的介词系统与《鹤林玉露》的介词系统作纵向比较,从数量和语法功能两个方面作了全面具体的分析和总结。第四部分是结语。总结了《鹤林玉露》专书介词研究的语法史意义,对《鹤林玉露》介词系统全貌作了说明,并概括了汉语介词发展的规律。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汉语介词研究概况
二、《鹤林玉露》的作者及其内容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鹤林玉露》介词静态描写
一、《鹤林玉露》介词的分类
二、《鹤林玉露》介词系统全貌
三、《鹤林玉露》介词特点
第三章 《鹤林玉露》介词历时比较分析
一、数量比较
二、语法功能分类比较
三、以《鹤林玉露》介词词形为单位的语法功能比较
四、比较结果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秦介宾短语位序及介词分类[J]. 朱承平. 语言研究. 2009(02)
[2]介词“往”的功能及相关问题[J]. 曾传禄. 语言科学. 2008(06)
[3]汉语处所介词词组和工具介词词组的词序变化[J]. 古汉语研究. 2008(01)
[4]文言文中“于”的介词用法分析[J]. 杨应宣.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32)
[5]试探介词“对”的语法化过程[J]. 周芍,邵敬敏. 语文研究. 2006(01)
[6]试论“由”字被动句——兼论由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J]. 张谊生. 语言科学. 2004(03)
[7]在汉语历时分析中如何区分动词和介词[J]. 马贝加. 中国语文. 2003(01)
[8]对象介词“将”的产生[J]. 马贝加. 语言研究. 2000(04)
[9]处所介词“向”的产生及其发展[J]. 马贝加. 语文研究. 1999(01)
[10]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J]. 郭锡良. 古汉语研究. 1998(01)
硕士论文
[1]《鹤林玉露》词语考释[D]. 徐琦.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罗大经与《鹤林玉露》研究[D]. 凯其玲.南昌大学 2008
[3]《鹤林玉露》的诗学思想[D]. 虢霞.湖南师范大学 2008
[4]《鹤林玉露》语言研究[D]. 姚春花.四川大学 2007
[5]《朱子语类》介词研究[D]. 王克荔.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7350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汉语介词研究概况
二、《鹤林玉露》的作者及其内容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鹤林玉露》介词静态描写
一、《鹤林玉露》介词的分类
二、《鹤林玉露》介词系统全貌
三、《鹤林玉露》介词特点
第三章 《鹤林玉露》介词历时比较分析
一、数量比较
二、语法功能分类比较
三、以《鹤林玉露》介词词形为单位的语法功能比较
四、比较结果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秦介宾短语位序及介词分类[J]. 朱承平. 语言研究. 2009(02)
[2]介词“往”的功能及相关问题[J]. 曾传禄. 语言科学. 2008(06)
[3]汉语处所介词词组和工具介词词组的词序变化[J]. 古汉语研究. 2008(01)
[4]文言文中“于”的介词用法分析[J]. 杨应宣.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32)
[5]试探介词“对”的语法化过程[J]. 周芍,邵敬敏. 语文研究. 2006(01)
[6]试论“由”字被动句——兼论由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J]. 张谊生. 语言科学. 2004(03)
[7]在汉语历时分析中如何区分动词和介词[J]. 马贝加. 中国语文. 2003(01)
[8]对象介词“将”的产生[J]. 马贝加. 语言研究. 2000(04)
[9]处所介词“向”的产生及其发展[J]. 马贝加. 语文研究. 1999(01)
[10]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J]. 郭锡良. 古汉语研究. 1998(01)
硕士论文
[1]《鹤林玉露》词语考释[D]. 徐琦.华中师范大学 2009
[2]罗大经与《鹤林玉露》研究[D]. 凯其玲.南昌大学 2008
[3]《鹤林玉露》的诗学思想[D]. 虢霞.湖南师范大学 2008
[4]《鹤林玉露》语言研究[D]. 姚春花.四川大学 2007
[5]《朱子语类》介词研究[D]. 王克荔.四川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7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19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