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概念隐喻理论与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 ——以《三国演义》俄译本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06 22:46
  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和文化现象,“隐喻”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西方隐喻研究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1980年由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的“概念隐喻”标志着认知隐喻研究在西方全面深入地展开,致使西方掀起了一股隐喻热潮。我国的隐喻研究也经历了从修辞到认知的转变过程。早在我国古代“比兴”文论的研究中,就出现了与西方隐喻理论不谋而合的思想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概念隐喻理论”的引进和传播,我国的认知隐喻研究突破了传统修辞学的界限,有了空前的进展。隐喻无处不在,人类的思维从根本上说是隐喻的,没有隐喻人类就不能正常交流。作为最主要的语言形象手段的隐喻是艺术语言的核心。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隐喻翻译效果的优劣对整部作品译文效果的影响很大,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成为翻译工作者们非常重要的任务。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隐喻本身的关注远远胜于对隐喻翻译的关注。人们对隐喻翻译的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问题更是很少涉及。国内对文学隐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楼梦》和《围城》这两部小说中,其它作品则很少涉及。另外,这些研究大多采用英语语料,很少涉及其它语种的语料。本文首次以《... 

【文章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绪论
1 隐喻综述
    1.1 隐喻的定义
    1.2 隐喻的本质
        1.2.1 传统修辞隐喻对隐喻本质的认识
        1.2.2 现代认知隐喻对隐喻本质的认识
        1.2.3 小结:“概念隐喻”的优越性
    1.3 隐喻的主要类型
        1.3.1 “死隐喻”与“活隐喻”
        1.3.2 “常规隐喻”与“新奇隐喻”
            1.3.2.1 “方位隐喻”
            1.3.2.2 “实体隐喻”
                1)“实体和物质隐喻”
                2)“容器隐喻”
                3)“拟人”
            1.3.2.3 “结构隐喻”
2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2.1 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及功能
    2.2 隐喻与翻译
        2.2.1 隐喻的可译性
        2.2.2 隐喻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2.2.3 隐喻的文化依赖性与翻译
        2.2.4 “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的翻译与“映射对等”
3《三国演义》俄译本中的隐喻译文实例分析
    3.1 死隐喻实例分析——以方位隐喻实例分析为例
    3.2 实体隐喻实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喻在俄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张薇.  现代交际. 2010(07)
[2]《三国演义》俄文翻译中的文化传递[J]. 李娜.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08)
[3]阿鲁玖诺娃的隐喻观[J]. 杨华.  外语研究. 2008(03)
[4]俄译汉中词语超常搭配的翻译问题初探[J]. 赵云.  中国俄语教学. 2007(03)
[5]《三国演义》的外文译文[J]. 王丽娜,杜维沫.  明清小说研究. 2006(04)
[6]普希金——追逐自由的雄鹰[J]. 张婉君.  中文自修(中学版). 2006(05)
[7]立足喻体 把握喻底——论譬喻在汉英互译中的处理[J]. 冯国华.  中国翻译. 2004(03)
[8]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 束定芳.  外语研究. 2001(02)
[9]苏、俄翻译理论中等值思想的演变[J]. 杨仕章.  中国俄语教学. 2001(01)
[10]俄汉空间隐喻比较研究[J]. 张凤.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01)

博士论文
[1]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D]. 刘法公.华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15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15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e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