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V成”的句法语义分析及“成”的虚化探索

发布时间:2021-06-07 07:07
  本文以“V成”格式为对象进行研究,由绪论、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主要阐述本文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及拟采用的理论、方法、语料等。主体部分分三章从句法、语义、历时演变及虚化动因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章是从句法的角度对“V成”结构中的“成”进行分析。对能够进入“V成”结构以及不能进入“V成”结构的动词及性质特征进行描写,同时对“V成”结构的句法分布及句法特征进行总结。第三章是从语义的角度对“V成”结构中的“成”进行分析。本章全面介绍了“V成”结构的语义类型并对其语义特征及语义指向进行分析。根据考察发现“成”的语义指向可以为施事、受事或动词本身。第四章我们对“成”的历史演变轨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和分析。“成”一开始为表实义动词,后来逐渐发展到跟其它动词一起连用构成连动式。接着又衍生出制作义,使成义功能减弱并向性状义过渡,即“成”的表实义功能减弱,“成”慢慢虚化跟前项动词构成动补结构。在其演变过程中,三类“成”的虚化不是同时进行的。“V成3”式完成语法化进程最早。“V成2”式出现得比较晚,其连动式也才在隋唐时期出现。这反映出语言发展的不均衡性。语言发展是渐变的,在对语料分析研究的过...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动结式研究概况
        1.2.2 对“V 成”个案的研究
    1.3 本文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1.3.1 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3.2 语料来源
第二章 现代汉语“V 成”的句法分析
    2.1 “V 成”结构中 V 的特征及分类
        2.1.1 能进入“V 成”结构的动词
        2.1.2 不能进入“V 成”结构的动词
    2.2 “V 成”结构的句法分布
        2.2.1 “V 成”结构中的“V单成”的高频运用
        2.2.2 “V 成”结构中单双音节动词不对称性的原因
        2.2.3 句式对“V 成”结构中“V”的限制
    2.3 “V 成”的句法特征
        2.3.1 “V 成”结构的连带成分
        2.3.2 “V 成”结构的修饰成分
第三章 现代汉语“V 成”结构的语义分析
    3.1 “V 成”结构的语义类型
    3.2 “V 成”结构的语义特征
        3.2.1 语义特征概述
        3.2.2 “V 成”结构的语义特征
    3.3 “V 成”结构中“成”的语义指向
        3.3.1 “成”的语义指向动作的受事
        3.3.2 “成”的语义指向动作的施事
        3.3.3 “成”的语义指向动词本身
第四章 “V 成”结构中“成”的历时演变及虚化动因
    4.1 “V 成”结构的历时演变
        4.1.1 先秦两汉时期——“成”作为实义动词使用
        4.1.2 魏晋南北朝时期——“V 成1”、“V 成3”的连动式出现
        4.1.3 隋唐五代时期——“V 成2”的连动式出现
        4.1.4 宋元时期——动结式“V 成”的形成与确立
        4.1.5 明清时期——动结式“V 成”的发展
        4.1.6 小结
    4.2 “V 成”结构中“成”的虚化动因
        4.2.1 句法位置的改变
        4.2.2 韵律整合的效应
        4.2.3 虚化认知动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216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216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