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唐間佛教石刻文字詞語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1 09:25
所謂佛教石刻是指與佛教有關的造像、造塔、造寺、造經,做其他各種功德、舉辦齋會、法事等各種宗教活動所留下的題記、功德铭、經幢、摩崖,以及僧侶亡化後記載其生平事跡的塔銘、碑誌等所有石刻銘文的總稱。佛教石刻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我們取狹義,特指刻有銘文的佛教石刻部分。本研究暫以佛教造像記、佛教造像碑、僧侶塔銘、僧侶碑誌爲主對佛教石刻進行考察,兼顧使用部分寺院碑、“刻经”材料,佛教經幢、石經等暫不在研究範圍之列,留待日後繼續考察研究。晉唐之間,是中國佛教傳播發展最爲迅猛、最爲興盛乃至發展至頂峰的時期,佛教石刻的諸類别在該時期全部出現并日趨完善。佛教造像記、佛教造像碑、僧侶塔銘、碑誌在該時期大量出現,且最爲繁盛。本研究選擇晉唐間佛教石刻作爲考察研究的對象,在對其進行全面調查、系統搜集和科學整理的基礎上,進而展開文字、詞語的專題研究。目前學界對該時期佛教石刻文字、詞語的研究尚不多見,值得對其進行全面系統清理和深入研究。本研究主要把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結合起來,旨在對該時期佛教石刻中出現的文字、詞語進行系統清理和較爲深入的考證,重點關注該時期佛教石刻中出現的部分特色詞語和較爲特殊的文字使用現象,并嘗試揭示...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佛教石刻概述
一、佛教造像記產生發展的歷史概述
二、佛教造像碑產生發展的歷史概述
三、僧侶塔銘產生發展的歷史概述
第二節 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第三節 選題的目的、意義與創新點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二、本研究的創新點
第四節 研究的材料、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材料及相關說明
二、本文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第二章 晉唐間佛教石刻文獻整理研究
第一節 晉唐間佛教石刻拓本整理研究
一 晉唐間佛教石刻拓本綴合
(一)晉唐間佛教造像記拓本綴合
(二)晉唐間僧侶塔銘拓本綴合
二 晉唐間佛教石刻拓本辨僞
(一)佛教造像記拓本辨僞
(二)佛教僧侶塔銘拓本辨僞
三 晉唐間佛教石刻拓本斷代
四 晉唐間佛教石刻拓本去重
第二節 晉唐間佛教石刻釋文校補例釋
一、文字正誤
二、缺文補釋
三、未識字考辨
四、文字脫漏
五、標點正誤
第三章 晉唐間佛教石刻文字研究
第一節 佛教石刻古文字研究
一、佛教石刻古文字形體結構分析
二、佛教石刻隸古字形體來源分析
第二節 佛教石刻異體字研究
一、簡省
二、增繁
三、訛混
四、變異
五、類化
六、改換
七、位移
八、記號化
九、造字思路和方法不同而成異體
十、符號轉寫而成異體
十一、合文
第三節 佛教石刻同形字個案研究
一、“惚”的同形字及各異體關係的歷時考察
二、“楞”的同形字及異體關係的)變考察
三、其他同形字散釋
第四節 佛教石刻假借字研究
一、佛教石刻假借字研究
二、碑刻假借字研究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五節 佛教石刻疑難字考辨
第四章 晉唐間佛教石刻詞語研究
第一節 佛教石刻稱謂詞語研究
一、佛教僧侶稱謂詞語
二、親屬稱謂詞語
三、世俗社會稱謂詞語
第二節 佛教石刻社團詞語研究
第三節 佛教石刻僧官詞語研究
一、高層僧官
二、基層僧官
第四節 佛教石刻宗教詞語研究
一、描述佛教的詞語
二、佛教描繪世俗社會的詞語
三、佛教描繪世俗衆生的詞語
四、佛教描繪佛界的詞語
第五節 佛教石刻造像發願詞語研究
一、與施捨相關的詞語
二、與施捨物相關的詞語
三、與佛像相關的詞語
四、與發願相關的詞語
五、與現實處境相關的詞語
第六節 佛教石刻疑難詞語考辨
第五章 晋唐間佛教石刻文字詞語的研究价值
第一節 晉唐間佛教石刻的文字學研究價值
第二節 晉唐間佛教石刻的詞彙學研究價值
第三節 晉唐間佛教石刻的辭書學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附録
1.附録一《西晉至南北朝佛教石刻目録》(部分,前50頁)
2.附録二《西晉至南北朝佛教石刻異體字表》(部分,前116頁)
後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慈润寺故大慧休法师灰身塔及记德文》释文校补[J]. 郭洪义.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唐《西山广化寺三藏无畏不空法师塔记》拓本辨伪[J]. 郭洪义,毛远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6(01)
[3]说“爺”道“娘”[J]. 张涌泉. 中国语文. 2016(01)
[4]“惚”的同形字及各異體關係的歷時考察[J]. 郭洪義,毛遠明.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5(02)
[5]灰、灰身、灰身塔[J]. 郭洪义. 古汉语研究. 2015(02)
[6]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愿文[J]. 胡彬彬,吴灿. 世界宗教研究. 2015(02)
[7]从古汉语量词研究概况看石刻量词研究的必要性[J]. 郑邵琳. 泰山学院学报. 2015(01)
[8]近二十年的古汉语词汇研究[J]. 方一新,刘哲. 中国语文. 2015(01)
[9]《大唐愿力寺故瞻法师影塔之铭》释文校补[J]. 郭洪义. 宜宾学院学报. 2014(07)
[10]六朝石刻疑难字考释[J]. 梁春胜. 语言研究. 2014(03)
博士论文
[1]六朝时期比丘尼研究[D]. 石少欣.南开大学 2013
[2]魏晉南北朝石刻名量詞研究[D]. 鄭邵琳.华东师范大学 2013
[3]傳抄古文综合研究[D]. 李春桃.吉林大学 2012
[4]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 李谷乔.吉林大学 2011
[5]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构件研究[D]. 何山.西南大学 2010
[6]汉魏南北朝石刻书人考辨[D]. 王力春.吉林大学 2009
[7]汉碑文字研究[D]. 吴文文.福建师范大学 2009
[8]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 邵正坤.吉林大学 2006
[9]敦煌本《大般涅槃经》研究[D]. 景盛轩.浙江大学 2004
[10]佛、道造像碑源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 罗宏才.南京艺术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洛阳北朝佛教造像与佛教仪式研究[D]. 王凌虹.上海师范大学 2014
[2]中古时期北方民间佛教偶像崇拜研究[D]. 宋延景.曲阜师范大学 2014
[3]唐代寺碑研究[D]. 赵海雅.浙江大学 2011
[4]唐代碑刻行草书构形研究[D]. 尚磊明.西南大学 2011
[5]唐代塔铭研究[D]. 潘高凤.浙江大学 2010
[6]河洛地区北朝佛教造像碑研究[D]. 刘莉莉.郑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76730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佛教石刻概述
一、佛教造像記產生發展的歷史概述
二、佛教造像碑產生發展的歷史概述
三、僧侶塔銘產生發展的歷史概述
第二節 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第三節 選題的目的、意義與創新點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二、本研究的創新點
第四節 研究的材料、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材料及相關說明
二、本文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第二章 晉唐間佛教石刻文獻整理研究
第一節 晉唐間佛教石刻拓本整理研究
一 晉唐間佛教石刻拓本綴合
(一)晉唐間佛教造像記拓本綴合
(二)晉唐間僧侶塔銘拓本綴合
二 晉唐間佛教石刻拓本辨僞
(一)佛教造像記拓本辨僞
(二)佛教僧侶塔銘拓本辨僞
三 晉唐間佛教石刻拓本斷代
四 晉唐間佛教石刻拓本去重
第二節 晉唐間佛教石刻釋文校補例釋
一、文字正誤
二、缺文補釋
三、未識字考辨
四、文字脫漏
五、標點正誤
第三章 晉唐間佛教石刻文字研究
第一節 佛教石刻古文字研究
一、佛教石刻古文字形體結構分析
二、佛教石刻隸古字形體來源分析
第二節 佛教石刻異體字研究
一、簡省
二、增繁
三、訛混
四、變異
五、類化
六、改換
七、位移
八、記號化
九、造字思路和方法不同而成異體
十、符號轉寫而成異體
十一、合文
第三節 佛教石刻同形字個案研究
一、“惚”的同形字及各異體關係的歷時考察
二、“楞”的同形字及異體關係的)變考察
三、其他同形字散釋
第四節 佛教石刻假借字研究
一、佛教石刻假借字研究
二、碑刻假借字研究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五節 佛教石刻疑難字考辨
第四章 晉唐間佛教石刻詞語研究
第一節 佛教石刻稱謂詞語研究
一、佛教僧侶稱謂詞語
二、親屬稱謂詞語
三、世俗社會稱謂詞語
第二節 佛教石刻社團詞語研究
第三節 佛教石刻僧官詞語研究
一、高層僧官
二、基層僧官
第四節 佛教石刻宗教詞語研究
一、描述佛教的詞語
二、佛教描繪世俗社會的詞語
三、佛教描繪世俗衆生的詞語
四、佛教描繪佛界的詞語
第五節 佛教石刻造像發願詞語研究
一、與施捨相關的詞語
二、與施捨物相關的詞語
三、與佛像相關的詞語
四、與發願相關的詞語
五、與現實處境相關的詞語
第六節 佛教石刻疑難詞語考辨
第五章 晋唐間佛教石刻文字詞語的研究价值
第一節 晉唐間佛教石刻的文字學研究價值
第二節 晉唐間佛教石刻的詞彙學研究價值
第三節 晉唐間佛教石刻的辭書學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附録
1.附録一《西晉至南北朝佛教石刻目録》(部分,前50頁)
2.附録二《西晉至南北朝佛教石刻異體字表》(部分,前116頁)
後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慈润寺故大慧休法师灰身塔及记德文》释文校补[J]. 郭洪义.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唐《西山广化寺三藏无畏不空法师塔记》拓本辨伪[J]. 郭洪义,毛远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6(01)
[3]说“爺”道“娘”[J]. 张涌泉. 中国语文. 2016(01)
[4]“惚”的同形字及各異體關係的歷時考察[J]. 郭洪義,毛遠明.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5(02)
[5]灰、灰身、灰身塔[J]. 郭洪义. 古汉语研究. 2015(02)
[6]明清时期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愿文[J]. 胡彬彬,吴灿. 世界宗教研究. 2015(02)
[7]从古汉语量词研究概况看石刻量词研究的必要性[J]. 郑邵琳. 泰山学院学报. 2015(01)
[8]近二十年的古汉语词汇研究[J]. 方一新,刘哲. 中国语文. 2015(01)
[9]《大唐愿力寺故瞻法师影塔之铭》释文校补[J]. 郭洪义. 宜宾学院学报. 2014(07)
[10]六朝石刻疑难字考释[J]. 梁春胜. 语言研究. 2014(03)
博士论文
[1]六朝时期比丘尼研究[D]. 石少欣.南开大学 2013
[2]魏晉南北朝石刻名量詞研究[D]. 鄭邵琳.华东师范大学 2013
[3]傳抄古文综合研究[D]. 李春桃.吉林大学 2012
[4]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 李谷乔.吉林大学 2011
[5]魏晋南北朝碑刻文字构件研究[D]. 何山.西南大学 2010
[6]汉魏南北朝石刻书人考辨[D]. 王力春.吉林大学 2009
[7]汉碑文字研究[D]. 吴文文.福建师范大学 2009
[8]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 邵正坤.吉林大学 2006
[9]敦煌本《大般涅槃经》研究[D]. 景盛轩.浙江大学 2004
[10]佛、道造像碑源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 罗宏才.南京艺术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洛阳北朝佛教造像与佛教仪式研究[D]. 王凌虹.上海师范大学 2014
[2]中古时期北方民间佛教偶像崇拜研究[D]. 宋延景.曲阜师范大学 2014
[3]唐代寺碑研究[D]. 赵海雅.浙江大学 2011
[4]唐代碑刻行草书构形研究[D]. 尚磊明.西南大学 2011
[5]唐代塔铭研究[D]. 潘高凤.浙江大学 2010
[6]河洛地区北朝佛教造像碑研究[D]. 刘莉莉.郑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76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37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