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文化机制视角下的网络词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2 16:17
网络词汇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词汇现象。网络词汇犹如词汇领域的一块新大陆,其研究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都有待于专家学者的开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词汇大量涌现,网络词汇研究有了不小的进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总体上,相对于汉语词汇的其它研究领域来说,网络词汇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以网络词汇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互动中介的语词符号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文化语言学理论,对网络词汇形成的动因、形成的方式以及形成的效应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图全面展示网络词汇的特征,以及对社会文化以及人的影响。本论文包括“绪论”、“网络词汇形成的动因”、“网络词汇的造词方式”、“网络词汇的书写形式——网络字”、“网络词汇形成的效应”、“网络词汇延伸研究之一——网络词汇与社会”、“网络词汇延伸研究之二——网络词汇与政治”、“网络词汇延伸研究之三——网络词汇与传播”和“结语”等九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确立了研究对象、研究目标,说明了研究所运用的理论,采取的研究方法,同时对近年来关于网络词汇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第一章“网络词汇形成的动因”系统阐述了...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对象、目标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标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依据和运用的理论
二、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网络词汇形成的动因
第一节 网络词汇发展的科技动因
一、互联网的兴起与网络词汇的产生
二、网络技术发展与网络词汇发展
第二节 网络词汇发展的社会动因
一、传统社会内容的网络迁移与网络词汇发展
二、网络社会兴起与网络词汇发展
三、社会接触与网络词汇发展
第三节 网络词汇产生的心理动因
一、求新求异心理
二、求简心理
三、避俗心理
第二章 网络词汇的造词方式
第一节 WEB1.0时代网络词汇的主要造词方式
一、缩略式
二、谐音式
三、附加式
四、隐喻式
第二节 WEB2.0时代网络词汇的主要造词方式
一、逆情式
二、拼接式
三、概括式
第三章 网络词汇的书写形式——网络字
第一节 网络字的造字方法
一、借用字形法
二、创造字形法
第二节 网络字的造字理据及其反映出的信息
一、理据探寻
二、信息发掘
第四章 网络词汇形成的效应
第一节 语言效应
一、积极效应
二、消极效应
第二节 文化效应
一、网络词汇中的社会生活
二、网络词汇中的社会心态
第三节 哲学效应
第五章 网络词汇延伸研究之一——网络词汇与社会
第一节 网络词汇里人的生存状态
第二节 网络词汇中的社会问题
第三节 网络词汇反映的思想观念
第六章 网络词汇延伸研究之二——网络词汇与政治
第一节 网络词汇与政务
一、电子政务的出现与网络词汇的初生
二、网络问政的兴起与网络词汇的发展
三、网络行政的常态化与网络词汇的演变
第二节 网络词汇与政治斗争
一、制造对立法
二、混淆法
三、标签法
第七章 网络词汇延伸研究之三——网络词汇与传播
第一节 从语词的角度看词媒体及其特点
一、用词汇的形式对特定现象进行高度浓缩
二、表达网民对特定现象的看法和情绪
三、进行炒作,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第二节 从语词的角度看词媒体的传播功能
一、词媒体的召唤性及其功能
二、词媒体的意象激发性及其功能
第三节 从语词的角度看词媒体的发展
一、从词媒体自身词义的演变来看其发展
二、词媒体与网络新成语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什么是网络主权?[J]. 若英. 红旗文稿. 2014(13)
[2]谈谈宪政问题[J]. 梅荣政. 求是. 2014(05)
[3]全媒体时代网络问政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以广东模式为例[J]. 张利,王欢. 电子政务. 2014(01)
[4]我国网络反腐的特征及对策——基于52个网络反腐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J]. 宋斌.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2013(00)
[5]简论词的内部形式[J]. 王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
[6]网络造词中的隐喻与重构——以“屌丝”为例[J]. 占升平. 作家. 2013(10)
[7]评价理论视角下的“网络体”语言现象分析[J]. 段园园.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8]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 吴文杰. 语文建设. 2013(02)
[9]汉语新词语修辞造词分析——以“171条新词语”为例[J]. 段曹林,曾翠媚.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6)
[10]网络词汇变异的社会文化心理透视[J]. 黄兵.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11)
博士论文
[1]互联网内容规制的比较研究[D]. 张化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2]中学教师生存状态及改进对策研究[D]. 陈丽萍.东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94543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对象、目标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标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依据和运用的理论
二、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网络词汇形成的动因
第一节 网络词汇发展的科技动因
一、互联网的兴起与网络词汇的产生
二、网络技术发展与网络词汇发展
第二节 网络词汇发展的社会动因
一、传统社会内容的网络迁移与网络词汇发展
二、网络社会兴起与网络词汇发展
三、社会接触与网络词汇发展
第三节 网络词汇产生的心理动因
一、求新求异心理
二、求简心理
三、避俗心理
第二章 网络词汇的造词方式
第一节 WEB1.0时代网络词汇的主要造词方式
一、缩略式
二、谐音式
三、附加式
四、隐喻式
第二节 WEB2.0时代网络词汇的主要造词方式
一、逆情式
二、拼接式
三、概括式
第三章 网络词汇的书写形式——网络字
第一节 网络字的造字方法
一、借用字形法
二、创造字形法
第二节 网络字的造字理据及其反映出的信息
一、理据探寻
二、信息发掘
第四章 网络词汇形成的效应
第一节 语言效应
一、积极效应
二、消极效应
第二节 文化效应
一、网络词汇中的社会生活
二、网络词汇中的社会心态
第三节 哲学效应
第五章 网络词汇延伸研究之一——网络词汇与社会
第一节 网络词汇里人的生存状态
第二节 网络词汇中的社会问题
第三节 网络词汇反映的思想观念
第六章 网络词汇延伸研究之二——网络词汇与政治
第一节 网络词汇与政务
一、电子政务的出现与网络词汇的初生
二、网络问政的兴起与网络词汇的发展
三、网络行政的常态化与网络词汇的演变
第二节 网络词汇与政治斗争
一、制造对立法
二、混淆法
三、标签法
第七章 网络词汇延伸研究之三——网络词汇与传播
第一节 从语词的角度看词媒体及其特点
一、用词汇的形式对特定现象进行高度浓缩
二、表达网民对特定现象的看法和情绪
三、进行炒作,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第二节 从语词的角度看词媒体的传播功能
一、词媒体的召唤性及其功能
二、词媒体的意象激发性及其功能
第三节 从语词的角度看词媒体的发展
一、从词媒体自身词义的演变来看其发展
二、词媒体与网络新成语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什么是网络主权?[J]. 若英. 红旗文稿. 2014(13)
[2]谈谈宪政问题[J]. 梅荣政. 求是. 2014(05)
[3]全媒体时代网络问政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以广东模式为例[J]. 张利,王欢. 电子政务. 2014(01)
[4]我国网络反腐的特征及对策——基于52个网络反腐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J]. 宋斌.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 2013(00)
[5]简论词的内部形式[J]. 王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
[6]网络造词中的隐喻与重构——以“屌丝”为例[J]. 占升平. 作家. 2013(10)
[7]评价理论视角下的“网络体”语言现象分析[J]. 段园园.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8]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 吴文杰. 语文建设. 2013(02)
[9]汉语新词语修辞造词分析——以“171条新词语”为例[J]. 段曹林,曾翠媚.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6)
[10]网络词汇变异的社会文化心理透视[J]. 黄兵.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11)
博士论文
[1]互联网内容规制的比较研究[D]. 张化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2]中学教师生存状态及改进对策研究[D]. 陈丽萍.东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94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39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