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动结式表层语义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08 02:39
动结式结构是汉语中颇具特点的一种结构,其表现形式比较简洁,内部组合方式和语义关系却复杂多样,是汉语句法的灵活性的一种重要表现。也因为如此,动结式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语言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动结式的结构中,第一个谓词性成分可以为单音节动词也可以为双音节动词,第二个谓词性成分可由形容词也可由动词充当。本文所研究的则仅限于所谓的“VA”式动结式,即其第一个谓词性成分为单音节动词且第二个谓词性成分为单音节形容词所构成的动结式。本文中,我们对动结式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来对动结式进行研究。我们总结讨论了动结式在结构中心、句式、表述对象、配价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对当前研究取得的贡献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简要分析。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自然语言计算模型及语义结构文法。为满足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本文对“VA”动结式进行计算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我们先从语言学方面来研究其各种语法形态及其内部语义规律,对“VA”动结式的带宾语情况以及语义指向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归纳为6种类型的范畴模式。在整理归纳了“VA”式动结式的范畴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运用语义结构文法,给出该模式的...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语言学界对动结式的研究
1.2 本文的工作
1.3 自然语言的计算模型及语义结构文法
1.3.1 自然语言的计算模型及汉语理解系统的构造
1.3.2 语义网络
1.3.3 语义结构文法
第2章“VA”动结式带宾语情况及语义指向分析
2.1 “VA”动结式带宾语情况分析
2.2 “VA”动结式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分析
2.3 动结式中“A”的语义特征分析
第3章“VA”动结式各范畴模式的表层语义结构分析
3.1 “VA”动结式的范畴模式
3.2 对各种范畴模式的表层语义结构分析
"> 3.2.1 模式1:
"> 3.2.2 模式2:
"> 3.2.3 模式3:
"> 3.2.4 模式4:
"> 3.2.5 模式5:
"> 3.2.6 模式6:<把>
3.3 典型范畴模式的转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J]. 王丽娟. 文教资料. 2007(09)
[2]近二十年来动结式研究述评[J]. 吴茂刚.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S1)
[3]动结式的语义关系与句式变换[J]. 黄晓琴. 语言文字应用. 2005(S1)
[4]VR复合词中R的语义指向性[J]. 薛玲玲.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5]机器翻译中汉语动结式生成的过程和困难[J]. 傅爱平. 中国语文. 2003(01)
[6]动结式“V+Rv”带宾语情况考察[J]. 延俊荣. 汉语学习. 2002(05)
[7]“S+V+R+O”句式中R的语义指向[J]. 岳利民.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8]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J]. 张伯江. 中国语文. 2001(06)
[9]述结式配价的控制—还原分析[J]. 袁毓林. 中国语文. 2001(05)
[10]主宾可换位动结式述语结构分析[J]. 任鹰. 中国语文. 2001(04)
本文编号:3423263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语言学界对动结式的研究
1.2 本文的工作
1.3 自然语言的计算模型及语义结构文法
1.3.1 自然语言的计算模型及汉语理解系统的构造
1.3.2 语义网络
1.3.3 语义结构文法
第2章“VA”动结式带宾语情况及语义指向分析
2.1 “VA”动结式带宾语情况分析
2.2 “VA”动结式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分析
2.3 动结式中“A”的语义特征分析
第3章“VA”动结式各范畴模式的表层语义结构分析
3.1 “VA”动结式的范畴模式
3.2 对各种范畴模式的表层语义结构分析
"> 3.2.1 模式1:
"> 3.2.2 模式2:
"> 3.2.4 模式4:
"> 3.2.6 模式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J]. 王丽娟. 文教资料. 2007(09)
[2]近二十年来动结式研究述评[J]. 吴茂刚.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S1)
[3]动结式的语义关系与句式变换[J]. 黄晓琴. 语言文字应用. 2005(S1)
[4]VR复合词中R的语义指向性[J]. 薛玲玲.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5]机器翻译中汉语动结式生成的过程和困难[J]. 傅爱平. 中国语文. 2003(01)
[6]动结式“V+Rv”带宾语情况考察[J]. 延俊荣. 汉语学习. 2002(05)
[7]“S+V+R+O”句式中R的语义指向[J]. 岳利民.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8]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J]. 张伯江. 中国语文. 2001(06)
[9]述结式配价的控制—还原分析[J]. 袁毓林. 中国语文. 2001(05)
[10]主宾可换位动结式述语结构分析[J]. 任鹰. 中国语文. 2001(04)
本文编号:3423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2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