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壮语体貌范畴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03:17
  体貌范畴研究近二三十年来倍受国内外语言学学者的关注,然而各语言体貌范畴的研究发展很不平衡。本文利用田野语言学方法收集第一手材料,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罗波镇梁彭村的壮语为主要语料来源,同时兼顾南部壮语等其他壮语方言的材料,较系统、全面、深入地描写壮语的体貌,旨在揭示壮语体貌范畴的类型学特征。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回顾国内外体貌范畴研究动态,重点介绍壮语体貌研究的现有成果,同时交待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目的、价值、意义,说明本文语料采集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归纳武鸣县罗波镇梁彭村壮语的音系。第二章完整体重点研究壮语的现实完整体(?)dai55 (得)、liu42 (了)、pan31(成)、(去),经历完整体(过),短时完整体(动词重叠)的语义特征、语法化过程,同时,涉及完整体中的动词类型、动词论元特征等。第三章非完整体本章把壮语的非完整体分为七个小类,分别为进行体(正)、持续体(着)、将行体(欲)、起始体hun55tou55(起来)、接续体(?)o:η31poi33(下去)、先行体(先)和惯常体(?)jou35(?)jou35(在在)、(?)jap55(?)jap55(眨眨)、k...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体貌范畴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 本研究选题性质、目的、意义、价值与研究理论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性质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理论和方法
    第三节 壮语语料来源及语言概况
        一、语料来源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壮语方言罗波镇梁彭村大梁屯话音系介绍
            (一) 声母
            (二) 韵母
            (三) 声调
            (四)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罗波镇梁彭村地理位置简图
第二章 完整体
    第一节 完整体的界定、分类与动词情状
        一、完整体的界定
        二、壮语完整体的分类
        三、壮语动词情状及其分类
            (一) 活动
            (二) 状态
            (三) 过程终结
            (四) 一次性
            (五) 终结点
    第二节 现实完整体
        一、现实完整体_1(?)dai~(55)(得)
            (一) 现实完整体_1(?)dai~(55)(得)的语法化
            (二) 现实完整体_1(?)dai~(55)(得)的现实性
            (三) 现实完整体_1(?)dai~(55)(得)的完整性
            (四) 现实完整体_1(?)dai~(55)(得)的情态性
            (五) 现实完整体_1(?)dai5~(55)(得)完整体与动词情状、论元的关系
        二、现实完整体_2liu~(42)(了)
            (一) 现实完整体_2liu~(42)(了)的现实性
            (二) 现实完整体_2liu~(42)(了)的完整性
            (三) 现实完整体_2liu~(42)(了)的动态性
            (四) 现实完整体_2liu~(42)(了)的来源和语法化
            (五) 现实完整体_2liu~(42)(了)与动词类型及其论元的关系
        三、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
            (一) 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的现实性
            (二) 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的完整性
            (三) 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的结果性
            (四) 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的方式性
            (五) 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的情态性
            (六) 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的来源和语法化
            (七) 现实完整体_3pan~(31)(成)的与动词类型及动词论元的关系
        四、现实完整体_4poi~(33)(去)
            (一) 现实完整体_4poi~(33)(去)现实性
            (二) 现实完整体_4poi~(33)(去)的完整性
            (三) 现实完整体_4poi~(33)(去)的动态性
            (四) 现实完整体_4poi~(33)(去)的来源和语法化
            (五) 现实完整体_4poi~(33)(去)与动词类型及动词论元的关系
        五、四个现实完整体标记的比较
    第三节 经历完整体kwa~(35)(过)
        一、经历完整体kwa~(35)(过)的动态性
        二、经历完整体kwa~(35)(过)的完整性
        三、经历完整体kwa~(35)(过)的经历性
        四、经历完整体kwa~(35)(过)与动词类型、动词论元及否定助词的关系
    第四节 短时完整体vv(动词重叠)
        一、短时完整体vv(动词重叠)的动态性
        二、短时完整体vv(动词重叠)的完整性
        三、短时完整体vv(动词重叠)的短时性
        四、短时完整体中的动词类型、与动词论元及否定助词的关系
    第五节 完整体六个标记的共现关系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非完整体
    第一节 非完整体的界定及壮语非完整体的分类
        一、非完整体的界定
        二、壮语非完整体的分类
    第二节 进行体(?)~(35)(正)
        一、进行体(?)~(35)(正)的非完整性
        二、进行体(?)~(35)(正)的动态性
        三、进行体(?)~(35)(正)与动词类型及其论元的关系
        四、进行体(?)~(35)(正)的来源和语法化
    第三节 持续体t(?)k~(55)(着)
        一、持续体t(?)k~(55)(着)的非完整性
        二、持续体t(?)k~(55)(着)的静态性
        三、持续体t(?)k~(55)(着)的情态性
        四、持续体t(?)k~(55)(着)的方式性
        五、持续体t(?)k~(55)(着)的来源和语法化
        六、持续体t(?)k~(55)(着)与动词类型及其论元的关系
    第四节 将行体(?)i~(55)(欲)
        一、(?)i~(55)的未然性
        二、(?)i~(55)的将行性
        三、(?)i~(55)的情态性
        四、(?)i~(55)的来源和语法化
        五、(?)i~(55)与动词类型及其动词论元的关系
        六、(?)i~(55)与否定、疑问等副词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起始体hun~(55)tou~(55)(起来)
        一、hun~(55)tou~(55)(起来)的动态性
        二、hun~(55)tou~(55)(起来)的延续性
        三、hun~(55)tou~(55)(起来)的非写实性
        四、hun~(55)tou~(55)(起来)的来源和语法化
        五、hun~(55)tou~(55)(起来)与动词类型及其论元的关系
        六、hun~(55)tou~(55)(起来)与否定、疑问和其他副词关系
    第六节 接续体(?)~(31)poi~(33)(下去)和ko:n~(35)(先)
        一、(?)~(31)poi~(33)(下去)的动态性
        二、(?)~(31)poi~(33)(下去)的分解性
        三、(?)~(31)poi~(33)(下去)的来源及语法化
        四、(?)~(31)poi~(33)(下去)与动词类型及其论元的关系
        五、(?)~(31)poi~(33)(下去)与否定、疑问等副词之间的关系
    第七节 先行体ko:n~(35)(先)
        一、ko:n~(35)(先)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
        二、ko:n~(35)(先)连接的信息焦点在前
        三、ko:n~(35)(先)的静态蕴含性接续
    第八节 惯常体
        一、惯常体的未完整性
        二、惯常体的反复性
        三、惯常体的情态性
        四、惯常体的来源与语法化
        五、惯常体与动词类型及其论元的关系
        六、惯常体与否定、疑问等副词之间的关系
    第九节 小结
第四章 貌
    第一节 貌的界定及壮语貌的分类
        一、貌的界定
        二、壮语貌的分类
    第二节 描摹貌abb构式
        一、abb的描摹性
        二、abb的情态性
        三、abb的时体性
        四、abb的能产性
        五、abb的来源及演变
        六、abb的动词类型
    第三节 胡乱随意貌V+Ca:k~(55/42)
        一、Ca:k~(55)的情态性
        二、Ca:k~(55)的方式性
        三、Ca:k~(55)的短时性
        四、V+Ca:k~(55)中的动词类型及其论元
        五、V+Ca:k~(55)否定、疑问和其他副词
        六、Ca:k~(55)的来源、语法化及与其共现的体
    第四节 任意貌
        一、任意貌的情态性
        二、任意貌的方式性
        三、任意貌的持续反复性
        四、任意貌的排他性
        五、任意貌中动词的类型、论元及与其它体貌的共现
        六、任意貌的否定、疑问和其他副词
        七、任意貌的来源、语法化
    第五节 尝试貌
        一、尝试性
        二、短时性
        三、少量性
        四、尝试貌的来源及演变
        五、尝试貌的动词类型、论元及其与之共现的体貌
        六、尝试貌的否定、疑问及其与之共现的副词等
    第六节 反复貌
        一、反复性
        二、进行持续性
        三、情态性
        四、方式性
        五、反复貌的来源和语法化
        六、反复貌的动词类型特点及论元及其与共现的体貌
        七、反复貌的否定、疑问及其与其他副词
    第七节 量少可爱貌
        一、情态性
        二、少量性
        三、量少可爱貌的动词类型、否定和疑问
        四、量少可爱貌与其他体貌的共现
    第八节 量多厌恶貌
        一、情态性
        二、多量性
        三、量多厌恶貌的动词类型、否定、疑问
    第九节 决意催促貌
        一、情态性
        二、祈使性
        三、决意催促貌的动词类型、否定、疑问等
        四、决意催促貌与其他体貌的共现
    第十节 小结
第五章 壮语体貌差别、类型特征及相关阐释
    第一节 壮语方言内部体貌差别
        一、完整体差别
        二、非完整体差别
        三、貌差别
    第二节 壮语体貌类型学特征
        一、时突显特征语言
        二、体突显特征语言
        三、貌突显特征语言
    第三节 壮语体貌特征的阐释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主要观点、创新点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一、长篇语料:老蓝传奇
        (一) pu:n~(35) (?)~(31) θi:n~(33)(半成仙)
        (二) (?)i~(55) (?)jien~(55) li:(?)~(31)(始显灵)
        (三) miu~(31) ki~(31) la:m~(31)(庙麒蓝)
        (四) (?)a~(33) ti:k~(13) mo~(13)(找地墓)
        (五) (?)uk~(55) lu:(?)~(31) mo~(13)(筑龙墓)
        (六) θa:t~(55) (?)ji:n~(55) li:(?)~(31)(失显灵)
    二、长篇语料译文:老蓝传奇
        (一) 半成仙
        (二) 始显灵
        (三) 麒蓝庙
        (四) 找宝地
        (五) 筑龙墓
        (六) 失显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得”义动词到补语标记——东南亚语言的一种语法化区域[J]. 吴福祥.  中国语文. 2009(03)
[2]布依语完成体及其体助词研究[J]. 周国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3]试论行为类型、情状类型及其与体的关系[J]. 金立鑫.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04)
[4]动词前“一”的体貌地位及其语法化[J]. 陈前瑞,王继红.  世界汉语教学. 2006(03)
[5]壮语“kwa33”(过)的语法化[J]. 何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6(02)
[6]哈尼语动词的体和貌[J]. 李泽然.  语言研究. 2004(02)
[7]论“反复”[J]. 李宇明.  中国语文. 2002(03)
[8]彝语动词的体貌范畴[J]. 胡素华.  民族语文. 2001(04)
[9]形容词重叠式的历史发展[J]. 卢卓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6)
[10]现代汉语短时体的语义分析[J]. 戴耀晶.  语文研究. 1993(02)

博士论文
[1]忻城壮语语气词研究[D]. 何霜.中央民族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英壮中动语态对比研究[D]. 梁敢.广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76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76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3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