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动词配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2 07:35
近几年来,随着汉语研究和汉语词典编纂工作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5版)对词性进行了全面的标注。词性标注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词性与配例的对应关系。配例是词(标注词性)的语法功能的集中体现。词性不同,表明词的语法功能不同,也就要求有相应的配例来体现不同词性的语法功能。基于此,本文以词性为基础,对《现汉》(第5版)动词配例进行研究。文章首先找出《现汉》(第5版)所有动词,划分出有配例动词和无配例动词。其次,以朱德熙《语法讲义》为依据:分析完整句中动词直接充当的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非完整句的结构关系和完整句中以某种结构充当句子成分的动词,(如:定中、主谓等)。最后,整理分析材料,指出《现汉》(第5版)在例举配例的不足之处,以期引起词典编纂者的注意,使将来汉语词典例举配例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文章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研究
1.1.1 《现代汉语词典》(第5 版)的编者和版本
1.2 文献综述
1.2.1 配例研究的历史
1.2.2 配例研究的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
1.3.1 动词无配例方面
1.3.2 常用动词配例方面
1.3.3 助动词、趋向动词方面
1.4 研究价值和意义
1.4.1 有助于《现汉》(第5 版)的进一步完善
1.4.2 有助于深化汉语动词的本体研究
1.4.3 有助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动词教学与学习
1.5 研究范围、方法及有关术语
1.5.1 本文对动词的选取依据
1.5.2 主要方法
1.5.3 有关术语
2《现汉》无配例动词考察
2.1 无配例动词基本情况
2.1.1 单义项动词的书写形式
2.1.2 多义项动词的书写形式
2.1.3 复杂动词的书写形式
2.2 无配例动词分析
2.2.1 无配例动词的带宾能力
2.2.2 小结
2.2.3 无配例动词一览表(见附录)
3 常用动词配例考察
3.1 配例的要求
3.1.1 配例的数量和长度
3.1.2 配例类型和配例内容的要求
3.1.3 配例应通俗易懂
3.1.4 配例要典型
3.1.5 配例要合理排列
3.1.6 配例要体现常用性、实用性
3.2 语法单位
3.3 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的特点
3.4 动词配例分析方法
3.5 动词配例统计
3.6 动词配例书写
3.6.1 动词配例书写概况
3.6.2 一个配例的书写情况
3.6.3 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例的书写情况
3.7 本文讨论的动词配例
3.7.1 配例不能体现动词主要语法特点的情况
3.7.2 只有一个配例的情况
3.7.3 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例情况
3.7.4 小结
4 助动词和趋向动词分析
4.1 助动词
4.1.1 《现汉》助动词义项概述
4.1.2 助动词配例的数量及书写形式
4.1.3 助动词分析
4.2 趋向动词
4.2.1 趋向动词的义项
4.2.2 趋向动词配例的数量及书写形式
4.2.3 趋向动词的配例类型
4.2.4 【A……B】式配例
5 对比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动宾结构的特点[J]. 尹艳普. 中外企业家. 2009(08)
[2]《当代汉语学习词典》配例分析[J]. 蔡永强. 辞书研究. 2008(03)
[3]关于指称和陈述的几点思考[J]. 周甄陶. 硅谷. 2008(07)
[4]迈向新的高度——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J]. 林玉山. 辞书研究. 2007(03)
[5]《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配例的改进[J]. 张妍. 辞书研究. 2007(02)
[6]《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新面貌[J]. 何九盈. 语言文字应用. 2006(01)
[7]被动表述对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的选择[J]. 王振来. 汉语学习. 2004(06)
[8]论动词的内部构造对动词直接作定语的制约[J]. 李晋霞.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03)
[9]《现代汉语词典》部分复合词例证平议[J]. 沈怀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10]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与研究策略[J]. 王洪君!100871.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02)
本文编号:3511231
【文章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研究
1.1.1 《现代汉语词典》(第5 版)的编者和版本
1.2 文献综述
1.2.1 配例研究的历史
1.2.2 配例研究的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
1.3.1 动词无配例方面
1.3.2 常用动词配例方面
1.3.3 助动词、趋向动词方面
1.4 研究价值和意义
1.4.1 有助于《现汉》(第5 版)的进一步完善
1.4.2 有助于深化汉语动词的本体研究
1.4.3 有助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动词教学与学习
1.5 研究范围、方法及有关术语
1.5.1 本文对动词的选取依据
1.5.2 主要方法
1.5.3 有关术语
2《现汉》无配例动词考察
2.1 无配例动词基本情况
2.1.1 单义项动词的书写形式
2.1.2 多义项动词的书写形式
2.1.3 复杂动词的书写形式
2.2 无配例动词分析
2.2.1 无配例动词的带宾能力
2.2.2 小结
2.2.3 无配例动词一览表(见附录)
3 常用动词配例考察
3.1 配例的要求
3.1.1 配例的数量和长度
3.1.2 配例类型和配例内容的要求
3.1.3 配例应通俗易懂
3.1.4 配例要典型
3.1.5 配例要合理排列
3.1.6 配例要体现常用性、实用性
3.2 语法单位
3.3 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的特点
3.4 动词配例分析方法
3.5 动词配例统计
3.6 动词配例书写
3.6.1 动词配例书写概况
3.6.2 一个配例的书写情况
3.6.3 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例的书写情况
3.7 本文讨论的动词配例
3.7.1 配例不能体现动词主要语法特点的情况
3.7.2 只有一个配例的情况
3.7.3 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例情况
3.7.4 小结
4 助动词和趋向动词分析
4.1 助动词
4.1.1 《现汉》助动词义项概述
4.1.2 助动词配例的数量及书写形式
4.1.3 助动词分析
4.2 趋向动词
4.2.1 趋向动词的义项
4.2.2 趋向动词配例的数量及书写形式
4.2.3 趋向动词的配例类型
4.2.4 【A……B】式配例
5 对比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动宾结构的特点[J]. 尹艳普. 中外企业家. 2009(08)
[2]《当代汉语学习词典》配例分析[J]. 蔡永强. 辞书研究. 2008(03)
[3]关于指称和陈述的几点思考[J]. 周甄陶. 硅谷. 2008(07)
[4]迈向新的高度——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J]. 林玉山. 辞书研究. 2007(03)
[5]《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配例的改进[J]. 张妍. 辞书研究. 2007(02)
[6]《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新面貌[J]. 何九盈. 语言文字应用. 2006(01)
[7]被动表述对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的选择[J]. 王振来. 汉语学习. 2004(06)
[8]论动词的内部构造对动词直接作定语的制约[J]. 李晋霞.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03)
[9]《现代汉语词典》部分复合词例证平议[J]. 沈怀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10]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与研究策略[J]. 王洪君!100871.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02)
本文编号:3511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1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