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牡丹亭》助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21:28
  明朝中后期是向清朝过渡的关键阶段,是近代汉语助词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汉语助词系统依旧延续元末明初规范调整的轨迹不断发展,同时新旧助词系统也出现了更迭:一方面,继续沿用上古和中古时期使用的文言助词;另一方面,大量新兴的助词出现,并得到广泛使用,充分再现了明朝中后期口语的基本面貌。《牡丹亭》的助词系统主要由动态助词、事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四个小类组成。首先,《牡丹亭》中出现的动态助态主要有“了”、“着”、“过”、“将”、“看”等五个其中表完成态的“过”和“将”的使用频率很低,由于受其自身功能的限制,它们被“了着”所取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从宋代开始,随着动态助词系统内部的调整,助词的分工逐渐趋向单一其次,《牡丹亭》中出现的事态助词主要有“了2”和“来”,没有出现事态助词“去”的用例。与“了1”的用例相比,“了2”的使用数量明显减少,在句法格式上出现了“动宾+了”、“动补+了”、“形+了”等九种形式,同时出现了与其他助词“得”、“着”等连用的情况。“来”的用例相对较少,使用上也比较简单,主要用来表示事态的曾然或将然。再次,《牡丹亭》中出现的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之、个、...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二、选题意义及价值
    三、研究历史和现状
    四、研究内容及其方法
一、动态助词
    (一) "了_1"
    (二) "着"
    (三) "过""将""看"
    (四) 小结
二、事态助词
    (一) "了_2"
    (二) "来"
    (三) 小结
三、结构助词
    (一) "的"
    (二) "地"
    (三) "得"
    (四) "之""个""价"
    (五) 小结
四、语气助词
    (一) "也""矣"
    (二) "乎""哉"
    (三) "么""呵""那""哩""呢"
    (四) "呀""咳""哎""唗""嗏"
    (五) "罢""罢了""也罢""便了"
    (六) "杀(煞)""则个""等"
    (七) "生""的"
    (八)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中古佛经看事态助词“来”及其语法化[J]. 龙国富.  语言科学. 2005(01)
[2]汉语事态助词“来”的产生时代及其来源[J]. 梁银峰.  中国语文. 2004(04)
[3]时间词“时”和“後”的语法化[J]. 江蓝生.  中国语文. 2002(04)
[4]《佛本行集经》中的“许”和“者”[J]. 曹广顺.  中国语文. 1999(06)
[5]处所词的领格用法与结构助词“底”的由来[J]. 江蓝生.  中国语文. 1999(02)
[6]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 吴福祥.  中国语文. 1998(06)
[7]汉语发展史上结构助词的兴替——论“的”的语法化历程[J]. 石毓智,李讷.  中国社会科学. 1998(06)
[8]论汉语体标记诞生的机制[J]. 李讷,石毓智.  中国语文. 1997(02)
[9]“语法化”研究综观[J]. 沈家煊.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04)



本文编号:3514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14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1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