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到中古汉语有生名词语法功能的历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9 10:33
名词是三大实体词之一。在汉语史各个时期,名词的数量始终占据绝对多数。所以,名词的研究对于推动汉语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名词不仅数量多,种类也很多,每一小类名词除具有名词的一般语法功能之外,还具有各自的语法特点。我们选择了具有生命义的名词进行研究,这类名词的特点是具有生命活动,能自主地发出动作,同时也能接受外界动作,这类名词我们把它叫做有生名词。长期以来,古汉语语法研究主要集中在虚词和动词上,相比之下,名词研究显得薄弱。对名词的研究散见在一些专著中,体系性不强。目前学术界对古汉语名词进行历时研究的专著和论文极少,基于此我们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了古代的10部语料(上古:《诗经》、《论语》、《左传》、《孟子》和《史记》;中古:《论衡》、《三国志》、《搜神记》、《世说新语》和《齐民要术》),采用穷尽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对上古和中古有生名词的相关用例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对有生名词从上古到中古这段时期的语法功能进行了历时考察。我们的研究表明:上古到中古这段时期,有生名词主要的语法功能是作主语、谓语、宾语,这三种语法功能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上古时期有生名词能直接作判断句的...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几点说明
第二章 有生名词作主语
第一节 上古时期有生名词作主语
第二节 中古时期有生名词作主语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有生名词作宾语
第一节 上古时期有生名词作宾语
第二节 中古时期有生名词作宾语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有生名词作定语
第一节 上古时期有生名词作定语
第二节 中古时期有生名词作定语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有生名词作判断句谓语
第一节 上古时期有生名词作判断句谓语
第二节 中古时期有生名词作判断句谓语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有生名词动用
第一节 上古时期有生名词动用
第二节 中古时期有生名词动用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有生名词的其他用法
第一节 有生名词作兼语
第二节 有生名词作状语
第三节 有生名词进入“主+之+谓”结构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在读研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也谈“名而动”结构[J]. 宋洪民. 中国语文. 2009(02)
[2]《论语》的判断句[J]. 方松. 安康学院学报. 2009(01)
[3]《搜神记》中的“是”字句——《搜神记》语言研究系列之二[J]. 舒韶雄. 陇东学院学报. 2009(01)
[4]词类活用和汉语构句中的辅重现象[J]. 俞理明. 古汉语研究. 2008(03)
[5]从名动语义关系判定古汉语双宾语句[J]. 刘瑞红.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8(03)
[6]《左传》名词谓语结构探析[J]. 易花萍. 新余高专学报. 2008(03)
[7]论“名而动”结构的来源及其语法性质[J]. 杨荣祥. 中国语文. 2008(03)
[8]论古代汉语中名词的跨域活用[J]. 卢荣彪. 丽水学院学报. 2008(01)
[9]《史记》“动+之+名”结构分析[J]. 许敏云.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7(06)
[10]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J]. 吴福祥,冯胜利,黄正德. 中国语文. 2006(05)
硕士论文
[1]《史记》名词作状语研究[D]. 李珊珊.暨南大学 2008
[2]《韩非子》名词研究[D]. 官会云.西南大学 2008
[3]《逸周书》名词研究[D]. 袁跃.四川师范大学 2008
[4]郭店楚简名词研究[D]. 曹礼品.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庄子》的名·名结构[D]. 郑路.中国人民大学 2005
[6]《庄子》单音节名词同义关系研究[D]. 刘明.河北师范大学 2005
[7]《左传》名词动用现象分析[D]. 关立新.黑龙江大学 2004
[8]从《论语》、《孙膑兵法》看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D]. 杨丽.陕西师范大学 2003
[9]《论语》名词语法研究[D]. 唐建立.西南师范大学 2003
[10]《晏子春秋》名词研究[D]. 周勤.西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78545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几点说明
第二章 有生名词作主语
第一节 上古时期有生名词作主语
第二节 中古时期有生名词作主语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有生名词作宾语
第一节 上古时期有生名词作宾语
第二节 中古时期有生名词作宾语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有生名词作定语
第一节 上古时期有生名词作定语
第二节 中古时期有生名词作定语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有生名词作判断句谓语
第一节 上古时期有生名词作判断句谓语
第二节 中古时期有生名词作判断句谓语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有生名词动用
第一节 上古时期有生名词动用
第二节 中古时期有生名词动用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有生名词的其他用法
第一节 有生名词作兼语
第二节 有生名词作状语
第三节 有生名词进入“主+之+谓”结构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在读研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也谈“名而动”结构[J]. 宋洪民. 中国语文. 2009(02)
[2]《论语》的判断句[J]. 方松. 安康学院学报. 2009(01)
[3]《搜神记》中的“是”字句——《搜神记》语言研究系列之二[J]. 舒韶雄. 陇东学院学报. 2009(01)
[4]词类活用和汉语构句中的辅重现象[J]. 俞理明. 古汉语研究. 2008(03)
[5]从名动语义关系判定古汉语双宾语句[J]. 刘瑞红.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8(03)
[6]《左传》名词谓语结构探析[J]. 易花萍. 新余高专学报. 2008(03)
[7]论“名而动”结构的来源及其语法性质[J]. 杨荣祥. 中国语文. 2008(03)
[8]论古代汉语中名词的跨域活用[J]. 卢荣彪. 丽水学院学报. 2008(01)
[9]《史记》“动+之+名”结构分析[J]. 许敏云.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7(06)
[10]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J]. 吴福祥,冯胜利,黄正德. 中国语文. 2006(05)
硕士论文
[1]《史记》名词作状语研究[D]. 李珊珊.暨南大学 2008
[2]《韩非子》名词研究[D]. 官会云.西南大学 2008
[3]《逸周书》名词研究[D]. 袁跃.四川师范大学 2008
[4]郭店楚简名词研究[D]. 曹礼品.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庄子》的名·名结构[D]. 郑路.中国人民大学 2005
[6]《庄子》单音节名词同义关系研究[D]. 刘明.河北师范大学 2005
[7]《左传》名词动用现象分析[D]. 关立新.黑龙江大学 2004
[8]从《论语》、《孙膑兵法》看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D]. 杨丽.陕西师范大学 2003
[9]《论语》名词语法研究[D]. 唐建立.西南师范大学 2003
[10]《晏子春秋》名词研究[D]. 周勤.西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78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7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