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境价值实现的心理机制
发布时间:2022-01-10 14:49
自语境理论诞生至今,人们对语境定义、分类以及语境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就整体而言,对语境的研究还很少涉及语境价值实现的心理机制问题,换句话说,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深入讨论各种各样的语境是如何被人们融入到语言交际当中、以及如何在交际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问题。本文拟对言语交际过程中语境价值实现的心理机制问题进行补充和拓展。目前,已经有部分学者开始重视心理机制对语境在言语交际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此展开研究。心理语言学家也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从语境的定义入手,通过语境的不同类型对语境的作用及价值意义进行论述,继而对语境价值实现的心理过程的认识进行剖析,并通过不同类型语境作用的心理分析,深入论证语境价值实现的心理机制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对语境的定义,前人已经进行了很多探讨,但多将语境笼统地界定为语言环境,这种界定忽略了语境的动态性的特征,因为言语交际一经发生,即有可能成为后续对话出现的语境。鉴于此,本文将语境定义为语言生成、变化、表达和理解的环境。这一定义既照顾到语言环境这一大范围,又体现出语境的动态性。本文归纳概括出语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本文讨论的问题
二、学术界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认识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本文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第一章 语境的类型及作用
第一节 什么是语境
一、语境的定义
二、语境研究现状
第二节 语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作用及价值意义
一、生成作用
二、同化作用
三、异化作用
四、增生作用
五、表达作用
第二章 语境作用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 关于语境作用一般认识
一、一般人的看法和认识
二、学者和学术界的观点
第二节 我们的研究与认识
一、交际主体意识到语境要素的存在
二、交际主体意识不到语境要素的存在
第三章 不同类型语境作用的心理分析
第一节 客观语境的作用过程
第二节 主观语境的作用过程
一、言语表达者——表达
二、言语接受者——理解
三、表达和接受形成的结果
第三节 上下文语境作用过程
一、音节、词
二、短语、句子
三、段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牛弹琴”之新解——语境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适应效果[J]. 陆小英.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2]国外语境研究三十年回顾[J]. 谢楠. 山东社会科学. 2009(08)
[3]论语境主体的基本特征及其语境效应[J]. 吴松初.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
[4]文学话语的多语境分析[J]. 余素青.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7)
[5]语境对“言外之意”的制约作用[J]. 力量,力珈. 北方论丛. 2009(04)
[6]话语的语境功能研究[J]. 齐立明.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7]认知语境下的动态语言交际[J]. 吕海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2)
[8]语境的多维研究——国内语境研究十年发展综述[J]. 李桔元.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9]语境与语言变异[J]. 彭春霞,文莉秋.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10]试论语境与言语交际的关系[J]. 张依君. 消费导刊. 2008(05)
本文编号:3580898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本文讨论的问题
二、学术界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认识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本文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第一章 语境的类型及作用
第一节 什么是语境
一、语境的定义
二、语境研究现状
第二节 语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作用及价值意义
一、生成作用
二、同化作用
三、异化作用
四、增生作用
五、表达作用
第二章 语境作用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 关于语境作用一般认识
一、一般人的看法和认识
二、学者和学术界的观点
第二节 我们的研究与认识
一、交际主体意识到语境要素的存在
二、交际主体意识不到语境要素的存在
第三章 不同类型语境作用的心理分析
第一节 客观语境的作用过程
第二节 主观语境的作用过程
一、言语表达者——表达
二、言语接受者——理解
三、表达和接受形成的结果
第三节 上下文语境作用过程
一、音节、词
二、短语、句子
三、段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牛弹琴”之新解——语境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适应效果[J]. 陆小英.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2]国外语境研究三十年回顾[J]. 谢楠. 山东社会科学. 2009(08)
[3]论语境主体的基本特征及其语境效应[J]. 吴松初.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
[4]文学话语的多语境分析[J]. 余素青.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7)
[5]语境对“言外之意”的制约作用[J]. 力量,力珈. 北方论丛. 2009(04)
[6]话语的语境功能研究[J]. 齐立明.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7]认知语境下的动态语言交际[J]. 吕海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2)
[8]语境的多维研究——国内语境研究十年发展综述[J]. 李桔元.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9]语境与语言变异[J]. 彭春霞,文莉秋.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10]试论语境与言语交际的关系[J]. 张依君. 消费导刊. 2008(05)
本文编号:3580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8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