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哈主谓句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8 11:46
本文以现代汉语与哈语中的主谓句为对比研究对象,主要以《两个三角》的理论,三个平面的理论和对比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为基础,将语言事实与理论相结合,全面地,系统地对两者的句法,语义,语用进行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简述如下:整个论文由十一章所组成。头一章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并语料来源。本文的第二章主要介绍现代汉语与哈语的主谓句的性质、功能、特点、汉-哈主谓句的范围,以及确定现代汉语主谓句在哈语中相对应的句子类型。本文的第三章主要对现代汉-哈主谓句的句法形式进行比较,并对汉-哈主谓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本文的第四章比较分析了汉-哈主谓句中的动词谓语句与它的种类。这部分主要比较分析了汉语和哈萨克语动词谓语句的语序。本文的第五章对汉-哈双宾语句对应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侧重于分析两种语言双宾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本文的第六章对汉语兼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这部分系统研究了两种语言之间使动态对应,状宾谓句对应,支配定中结构的宾语对应,状谓句对应,命令式谓语对应等表达。本文的第七章分析汉语连动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对两种语言中的连动句的状谓句对应,原因状语对应,...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2.1 汉语学界对于现代汉语主谓句研究现状
1.2.2 哈语学界对于现代哈语主谓句研究现状
1.2.3 汉语—哈萨克语对比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汉-哈主谓句的性质,特点与范围
2.1 主谓句的性质
2.2 主谓句的特点
2.3 汉-哈主谓句的范围
2.3.1 动词性谓语句
2.3.2 名词性谓语句
2.3.3 形容词性谓语句
2.3.4 主谓谓语句
2.3.5 汉语主谓谓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2.3.6 汉语主谓谓语句的句法结构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2.3.7 汉语主谓谓语句的语义结构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2.3.8 汉语主谓谓语句的语用功能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2.3.9 哈萨克语的扩展句和非扩展句
2.3.10 哈萨克语的人称句和非人称句
2.3.11 哈萨克语的完全句和非完全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哈主谓句对比研究
3.1 汉-哈主谓句的相同点
3.2 汉-哈主谓句的不同点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哈主谓句的动词谓语句对比研究
4.1 动词谓语句的范围
4.1.1 述宾谓语句
4.1.2 双宾语句
4.1.3 述补谓语句
4.1.4 连动谓语句
4.1.5 汉-哈两种语言的连动句比较
4.1.6 兼语谓语句
4.1.7 兼语式的特点
4.1.8 特殊兼语句
4.1.9 连兼句
4.1.10 “是”字句
4.1.11 存现句
4.1.12 “把”字句
4.1.13 “被”字句
4.2 汉语和哈萨克语动词谓语句的语序
4.3 汉语和哈萨克语动词谓语句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
5.1 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对应表达的句法分析
5.2 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对应表达的语义分析
5.3 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对应表达的语用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汉语兼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6.1 汉语兼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6.2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动词的使动态对应
6.3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的宾状谓/状宾谓结构对应
6.3.1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的谓语支配定中结构的宾语对应
6.3.2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的状谓结构对应
6.3.3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命令式谓语对应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汉语连动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
7.1 汉语连动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7.2 汉语连动句与哈萨克语的连动句、状谓句对应
7.2.1 汉语连动句的Vp1与哈萨克语的原因状语对应
7.3 汉语连动句与哈萨克语的形容词谓语句对应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汉语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
8.1 汉语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2 汉语“是”字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3 汉语“有”字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4 汉语“V着/了/过”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4.1 汉语“V着”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4.2 汉语“V了”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4.3 汉语“V过”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4.4 汉语“V补”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汉语“是”字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9.1 汉语“是”字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9.2 汉语“是”字句的句法、语义结构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9.3 汉语“是”字句的语用结构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汉-哈动词谓语句的主动和被动形式
10.1 汉-哈动词谓语句的主动形式
10.1.1 “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及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10.1.2 “把”字句的语义结构及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10.1.3 汉语不能用“把”字句的情况及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10.1.4 “把”字句和非“把”字句的互换及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10.1.5 哈萨克语的“SOV”句与“把”字句的对应表达
10.2 汉-哈动词谓语句的被动形式
10.2.1 汉语与哈萨克语被动句在句法上的异同
10.2.2 哈萨克语被动句的句法特点
10.2.3 汉语“被”字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10.2.4 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与哈萨克语被动句在句法上的异同
10.2.5 汉语与哈萨克语被动句在语义结构上的异同
10.2.6 汉语与哈萨克语被动句在语用功能上的异同
10.3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语
一、研究发现
(一) 现代汉-哈主谓句句型范畴上的异同
(二) 现代汉-哈主谓句的异同
(三) 现代汉-哈语动词谓语句的异同
(四) 现代汉-哈语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异同
(五) 现代汉-哈语双宾语句的异同
(六) 现代汉-哈语兼语句的异同
(七) 现代汉-哈语连动句的异同
(八) 现代汉-哈语存现句的异同
(九) 现代汉-哈语“是”字句的异同
二、研究成果的应用与启示
(一) 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
(二) 外语学习中的应用与启示
(三) 汉—哈语互译中的应用与启示
(四) 语言研究中的应用与启示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四、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开展汉语与少数民族语对比研究是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需要——武金峰主编《汉哈语言对比研究》述评[J]. 成燕燕.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2]汉语主谓谓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J]. 成燕燕.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3]汉语与哈萨克语被动句类型学比较[J]. 成燕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4]哈萨克族汉语“把字句”习得的偏误分析[J]. 成燕燕. 语言与翻译. 2006(03)
[5]汉语与哈萨克语的语序(下)[J]. 张定京. 语言与翻译. 2005(01)
[6]汉语与哈萨克语的语序(上)[J]. 张定京. 语言与翻译. 2004(04)
[7]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补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 成燕燕. 民族教育研究. 2004(05)
[8]汉语补语及其在哈萨克语中的表达方式[J]. 李剑,武金峰.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2(03)
[9]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J]. 成燕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2(05)
[10]汉语“半”一词在哈萨克语中的译用[J]. 巴哈尔古力. 语言与翻译. 2000(01)
本文编号:3615009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2.1 汉语学界对于现代汉语主谓句研究现状
1.2.2 哈语学界对于现代哈语主谓句研究现状
1.2.3 汉语—哈萨克语对比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汉-哈主谓句的性质,特点与范围
2.1 主谓句的性质
2.2 主谓句的特点
2.3 汉-哈主谓句的范围
2.3.1 动词性谓语句
2.3.2 名词性谓语句
2.3.3 形容词性谓语句
2.3.4 主谓谓语句
2.3.5 汉语主谓谓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2.3.6 汉语主谓谓语句的句法结构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2.3.7 汉语主谓谓语句的语义结构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2.3.8 汉语主谓谓语句的语用功能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2.3.9 哈萨克语的扩展句和非扩展句
2.3.10 哈萨克语的人称句和非人称句
2.3.11 哈萨克语的完全句和非完全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哈主谓句对比研究
3.1 汉-哈主谓句的相同点
3.2 汉-哈主谓句的不同点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哈主谓句的动词谓语句对比研究
4.1 动词谓语句的范围
4.1.1 述宾谓语句
4.1.2 双宾语句
4.1.3 述补谓语句
4.1.4 连动谓语句
4.1.5 汉-哈两种语言的连动句比较
4.1.6 兼语谓语句
4.1.7 兼语式的特点
4.1.8 特殊兼语句
4.1.9 连兼句
4.1.10 “是”字句
4.1.11 存现句
4.1.12 “把”字句
4.1.13 “被”字句
4.2 汉语和哈萨克语动词谓语句的语序
4.3 汉语和哈萨克语动词谓语句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
5.1 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对应表达的句法分析
5.2 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对应表达的语义分析
5.3 汉语双宾语句与哈萨克语对应表达的语用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汉语兼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6.1 汉语兼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6.2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动词的使动态对应
6.3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的宾状谓/状宾谓结构对应
6.3.1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的谓语支配定中结构的宾语对应
6.3.2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的状谓结构对应
6.3.3 汉语兼语式谓语与哈萨克语命令式谓语对应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汉语连动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
7.1 汉语连动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7.2 汉语连动句与哈萨克语的连动句、状谓句对应
7.2.1 汉语连动句的Vp1与哈萨克语的原因状语对应
7.3 汉语连动句与哈萨克语的形容词谓语句对应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汉语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
8.1 汉语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2 汉语“是”字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3 汉语“有”字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4 汉语“V着/了/过”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4.1 汉语“V着”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4.2 汉语“V了”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4.3 汉语“V过”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4.4 汉语“V补”存现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汉语“是”字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9.1 汉语“是”字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9.2 汉语“是”字句的句法、语义结构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9.3 汉语“是”字句的语用结构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汉-哈动词谓语句的主动和被动形式
10.1 汉-哈动词谓语句的主动形式
10.1.1 “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及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10.1.2 “把”字句的语义结构及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10.1.3 汉语不能用“把”字句的情况及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10.1.4 “把”字句和非“把”字句的互换及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10.1.5 哈萨克语的“SOV”句与“把”字句的对应表达
10.2 汉-哈动词谓语句的被动形式
10.2.1 汉语与哈萨克语被动句在句法上的异同
10.2.2 哈萨克语被动句的句法特点
10.2.3 汉语“被”字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
10.2.4 汉语无标记被动句与哈萨克语被动句在句法上的异同
10.2.5 汉语与哈萨克语被动句在语义结构上的异同
10.2.6 汉语与哈萨克语被动句在语用功能上的异同
10.3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语
一、研究发现
(一) 现代汉-哈主谓句句型范畴上的异同
(二) 现代汉-哈主谓句的异同
(三) 现代汉-哈语动词谓语句的异同
(四) 现代汉-哈语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异同
(五) 现代汉-哈语双宾语句的异同
(六) 现代汉-哈语兼语句的异同
(七) 现代汉-哈语连动句的异同
(八) 现代汉-哈语存现句的异同
(九) 现代汉-哈语“是”字句的异同
二、研究成果的应用与启示
(一) 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
(二) 外语学习中的应用与启示
(三) 汉—哈语互译中的应用与启示
(四) 语言研究中的应用与启示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四、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开展汉语与少数民族语对比研究是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需要——武金峰主编《汉哈语言对比研究》述评[J]. 成燕燕.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2]汉语主谓谓语句与哈萨克语的对应表达[J]. 成燕燕.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3]汉语与哈萨克语被动句类型学比较[J]. 成燕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4]哈萨克族汉语“把字句”习得的偏误分析[J]. 成燕燕. 语言与翻译. 2006(03)
[5]汉语与哈萨克语的语序(下)[J]. 张定京. 语言与翻译. 2005(01)
[6]汉语与哈萨克语的语序(上)[J]. 张定京. 语言与翻译. 2004(04)
[7]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补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 成燕燕. 民族教育研究. 2004(05)
[8]汉语补语及其在哈萨克语中的表达方式[J]. 李剑,武金峰.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2(03)
[9]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J]. 成燕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2(05)
[10]汉语“半”一词在哈萨克语中的译用[J]. 巴哈尔古力. 语言与翻译. 2000(01)
本文编号:3615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1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