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蒙元时期蒙语副动词形式的蒙古式汉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0 10:20
论文《关于蒙元时期蒙语副动词形式的蒙古式汉译研究》由导论、蒙元时期的蒙语副动词形式的蒙古式汉译、元代之前蒙语副动词形式“着、了、呵”在蒙古式汉译的应用情况、元代之后蒙语副动词形式“着、了、呵”在蒙古式汉译中的发展变化、结论及参考文献等六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介绍了蒙元时期的蒙语副动词形式的蒙古式汉译及蒙古式汉译的名称原由、研究意义和目的、研究概况等。第一章,较为详细的阐述了蒙元时期的蒙语副动词形式在《蒙古秘史》、《华夷译语》中的蒙古式汉译的情况和元代碑文中的蒙古式汉译情况。第二章,深入探究了元代之前蒙语副动词形式“着”在蒙古式汉译中的应用情况、“了”的应用情况及“呵”的应用情况,从而着重分析了春秋至元代时期的“着、了、呵”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足迹。第三章,为了了解元代之后蒙语副动词形式“着、了、呵”在蒙古式汉译中的发展情况,在此章节里明确“明清时期”和“近代汉语时期”两箇时间段,对“着、了、呵”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元代的蒙式汉语及其时体范畴的表达——以直译体文献的研究为中心[J]. 祖生利. 当代语言学. 2007(01)
[2]论“元代白话”与蒙元硬译体[J]. 通拉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3]元代白话碑文中助词的特殊用法[J]. 祖生利. 中国语文. 2002(05)
[4]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中国语文. 1995(03)
[5]元代汉语的后置词系统[J]. 余志鸿. 民族语文. 1992(03)
[6]元代直译公牍文某些用语在关汉卿作品里的反映[J]. 蓝立■. 语文研究. 1986(04)
[7]现代汉语完成貌句式和词尾的来源[J]. 梅祖麟. 语言研究. 1981(00)
[8]敦煌变文中所见的“了”和“着”[J]. 赵金铭. 中国语文. 1979 (01)
[9]《祖堂集》中的“底(地)”“却(了)”“著”[J]. 曹广顺. 中国语文. 1986 (03)
博士论文
[1]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 祖生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本文编号:3634841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元代的蒙式汉语及其时体范畴的表达——以直译体文献的研究为中心[J]. 祖生利. 当代语言学. 2007(01)
[2]论“元代白话”与蒙元硬译体[J]. 通拉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3]元代白话碑文中助词的特殊用法[J]. 祖生利. 中国语文. 2002(05)
[4]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中国语文. 1995(03)
[5]元代汉语的后置词系统[J]. 余志鸿. 民族语文. 1992(03)
[6]元代直译公牍文某些用语在关汉卿作品里的反映[J]. 蓝立■. 语文研究. 1986(04)
[7]现代汉语完成貌句式和词尾的来源[J]. 梅祖麟. 语言研究. 1981(00)
[8]敦煌变文中所见的“了”和“着”[J]. 赵金铭. 中国语文. 1979 (01)
[9]《祖堂集》中的“底(地)”“却(了)”“著”[J]. 曹广顺. 中国语文. 1986 (03)
博士论文
[1]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 祖生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本文编号:3634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34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