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视野下的课堂对话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1 05:32
教育,这一伟大的灵魂工程在现代和后现代的夹缝中似乎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微妙,人们不断地感叹教育的艰难,不知该往哪里去?幸运的是,有很多很多富有远见的思想家和实践家在这种越来越艰难的困境中创立了一套套有效的教育思想、及其技术,帮助我们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大浪淘沙,留下智慧的结晶,为教育指引方向。其中,笔者注意到,哈贝马斯在构建其批判理论过程中所采用的批判方式可以为被现代性所困扰的课堂教学带来一抹阳光,可以支持我们在被现代性伤害的课堂生活中寻求一种“最低限度的理性”,这或许能给现代性课堂生活,尤其是受到工具理性限制的课堂话语空间的拓展带来些许的希望;同时,也为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对话中心的教学”(钟启泉,2008)提供借鉴。本文的立意正是从教育学角度,把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思想和课堂对话联系起来,对规范语用学思想和课堂对话之间的关系,例如,适切性、特殊性、局限性等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以期找到深受现代性侵蚀的课堂对话的出路所在,并进而丰富我国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全文共有三部分。“导言”这一部分主要阐述研究问题的缘起,提出问题:并从认识论到本体论之研究视角的转换,以及规范语用学和...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从认识论到本体论
三、规范语用学和课堂对话
四、本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 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思想及其意义
第一节 哈贝马斯的分析框架—经由论辩
第二节 规范语用学思想构建的基础—交往行为
第三节 语言学转型及其规范语用学的构建
第四节 规范语用学的基本立场及其方法论特征
第五节 规范语用学作为工具的意义
第六节 规范语用学对课堂对话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框架的设定
第二章 从规范语用学出发分析课堂对话目标
第一节 课堂对话目标—自我对不同社会身份的认同
第二节 社会身份认同的性质、意义
第三节 社会身份认同的辩证运动过程及其特点
第四节 由“识”转“身份认同”的课堂对话机制
第三章 规范语用学视野下的课堂对话分析
第一节 作为师生言语行为之“生活世界”的课堂语境分析
第二节 根据以言行事能力而区分的课堂对话类型
第三节 从“IRE”结构解读课堂语言使用模式
第四节 以规范性要求检验不对称和扭曲的语言使用模式
第五节 跨文化的课堂对话设计思想
第四章 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师言语策略
第一节 课堂言语分析技术的历史发展—以“互动分析”技术为线索
第二节 运用IRE分析工具解剖教师的言语策略
第三节 运用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解剖教师的言语策略
第四节 经验之痛—对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若干类型[J]. 辜筠芳. 教育探索. 2009(07)
[2]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评价特征及策略——以“阅读教学”为例[J]. 辜筠芳.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2)
[3]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对话方式转型——兼议苏格拉底的“助产术”[J]. 辜筠芳. 上海教育科研. 2009(03)
[4]跨文化的教学设计思想[J]. 辜筠芳. 教育科学. 2008(06)
[5]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及其比较[J]. 耿红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经验之痛——论哈贝马斯和阿佩尔的语用学之争[J]. 张廷国,马金杰. 南京社会科学. 2008(02)
[7]教学研究的转型及其课题[J]. 钟启泉. 教育研究. 2008(01)
[8]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交流的策略[J]. 严剑芬. 语文学刊. 2007(22)
[9]在先验与经验之间——论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的经验与先验问题[J]. 张廷国,马金杰. 广西社会科学. 2007(08)
[10]韩礼德的功能思想与语篇分析[J]. 王小丽. 运城学院学报. 2007(03)
博士论文
[1]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 沈晓敏.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中国售货员和顾客会话的结构分析以及礼貌原则的实现[D]. 刘立影.东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36600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从认识论到本体论
三、规范语用学和课堂对话
四、本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 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思想及其意义
第一节 哈贝马斯的分析框架—经由论辩
第二节 规范语用学思想构建的基础—交往行为
第三节 语言学转型及其规范语用学的构建
第四节 规范语用学的基本立场及其方法论特征
第五节 规范语用学作为工具的意义
第六节 规范语用学对课堂对话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框架的设定
第二章 从规范语用学出发分析课堂对话目标
第一节 课堂对话目标—自我对不同社会身份的认同
第二节 社会身份认同的性质、意义
第三节 社会身份认同的辩证运动过程及其特点
第四节 由“识”转“身份认同”的课堂对话机制
第三章 规范语用学视野下的课堂对话分析
第一节 作为师生言语行为之“生活世界”的课堂语境分析
第二节 根据以言行事能力而区分的课堂对话类型
第三节 从“IRE”结构解读课堂语言使用模式
第四节 以规范性要求检验不对称和扭曲的语言使用模式
第五节 跨文化的课堂对话设计思想
第四章 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师言语策略
第一节 课堂言语分析技术的历史发展—以“互动分析”技术为线索
第二节 运用IRE分析工具解剖教师的言语策略
第三节 运用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解剖教师的言语策略
第四节 经验之痛—对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课堂中师生对话的若干类型[J]. 辜筠芳. 教育探索. 2009(07)
[2]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评价特征及策略——以“阅读教学”为例[J]. 辜筠芳.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2)
[3]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对话方式转型——兼议苏格拉底的“助产术”[J]. 辜筠芳. 上海教育科研. 2009(03)
[4]跨文化的教学设计思想[J]. 辜筠芳. 教育科学. 2008(06)
[5]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及其比较[J]. 耿红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经验之痛——论哈贝马斯和阿佩尔的语用学之争[J]. 张廷国,马金杰. 南京社会科学. 2008(02)
[7]教学研究的转型及其课题[J]. 钟启泉. 教育研究. 2008(01)
[8]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交流的策略[J]. 严剑芬. 语文学刊. 2007(22)
[9]在先验与经验之间——论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的经验与先验问题[J]. 张廷国,马金杰. 广西社会科学. 2007(08)
[10]韩礼德的功能思想与语篇分析[J]. 王小丽. 运城学院学报. 2007(03)
博士论文
[1]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 沈晓敏.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中国售货员和顾客会话的结构分析以及礼貌原则的实现[D]. 刘立影.东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36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36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