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歧路灯》惯用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9 19:35
  《歧路灯》是清人李绿园用带有河南地方色彩的语言描写清初河南社会生活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这部著作不仅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又是研究十八世纪河南方言不可多得的语言资料。作者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对河南方言的精妙之处有直观的把握。《歧路灯》中大量地道的俗言俚语在作者手里挥洒自如,尤其是作者在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显得很有功力,不论何类人物,他总能依据其身份、年貌和性格特点对他们的言谈话语进行精心的描摹,有时甚至连人物的乡音口语也尽力模拟,致使其语气口吻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给人以呼之欲出的感觉。《歧路灯》中使用的惯用语数量众多,生命力强,富有中原地方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歧路灯》时代中原地区的语言特点。本文在搜集整理《歧路灯》惯用语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描写与解释和认知的方法对《歧路灯》中出现的171条惯用语(不计重复)的结构、语义、修辞作用等特征进行了描写和分析。 本文借鉴汉语语汇学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歧路灯》中出现的惯用语作了穷尽性的研究,希望能推动《歧路灯》语言研究向纵深发展,并为汉语语汇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歧路灯》概述
    第二节 《歧路灯》惯用语研究的价值
    第三节 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歧路灯》惯用语之界定
    第一节 汉语惯用语的性质和范围
    第二节 惯用语和成语、谚语的区辨
    第三节 《歧路灯》惯用语之界定
第三章 《歧路灯》惯用语的结构
    第一节 《歧路灯》惯用语结构的类型
    第二节 《歧路灯》惯用语结构的变化
第四章 《歧路灯》惯用语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歧路灯》惯用语语义的特点
    第二节 《歧路灯》惯用语语义的结构
    第三节 《歧路灯》惯用语中的隐喻和转喻现象
第五章 《歧路灯》惯用语的语法功能和修辞作用分析
    第一节 《歧路灯》惯用语的语法功能
    第二节 《歧路灯》惯用语的修辞作用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歧路灯》词汇系统研究[J]. 赵丽娜.  钦州学院学报. 2009(02)
[2]论词汇单位及其长度[J]. 周荐.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01)
[3]“中国俗语大全”序[J]. 江蓝生.  语文研究. 2004(02)
[4]概念整合的层级性与动宾结构的熟语化[J]. 张云秋,王馥芳.  世界汉语教学. 2003(03)
[5]惯用语的研究和规范问题[J]. 李行健.  语言文字应用. 2002(01)
[6]从《歧路灯》看十八世纪河南方言词汇[J]. 张生汉.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4)
[7]中国谚学若干问题谭要[J]. 李耀宗.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4)
[8]俗中见雅 浅中寓深──浅淡俗语在《红楼梦》中的作用[J]. 万同乐.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0(02)
[9]近年汉语惯用语研究[J]. 王泽鹏.  学术研究. 1998(11)
[10]惯用语的理解:构造还是提取[J]. 佘贤君,王莉,刘伟,张必隐.  心理科学. 1998(04)

博士论文
[1]《歧路灯》与中原民俗文化研究[D]. 刘畅.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红楼梦》惯用语研究[D]. 刘杰.首都师范大学 2006
[2]《歧路灯》称谓研究[D]. 谢燕琳.西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3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83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b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