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的词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31 18:12
本文旨在系统阐述跨层结构“以为”的词汇化过程、诱因及其特殊的发生机制。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研究能够对跨层结构词汇化研究作出一点贡献。本文研究方法力求多样,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突出历时研究;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贯穿始终,多角度分析,在借鉴前人研究方法的同时力求创新。通过对历代文献典籍的考察,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心理动词“以为b”是由上古汉语中的跨层结构“以为a”经过历时的演变逐渐发展而来的。其中,“以”的初始词性为动词,释作“携带”。后来才引申为介词,表示“拿、把、用”等义。接着再由介词发展出连词的用法,表示“而”等义。动词“为”(wéi)的基本意义是“做”,该词义具有很强的语境性,解释时常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为”字与“以”等词搭配组成“以…为…”等结构用法的出现,“为”便开始逐渐有向表确定意义的系词演变的趋势。在“以为”词汇化过程中,中置式“以…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它是一个典型的状动结构而非兼语式,其中“以”是介词,它和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一起修饰动词“为”。“以为b”最早成词于战国中期的《墨子》,指称1的移位成为“以为b”形成的标志。这个词汇化过程是...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对象及意义
0.1.1 “以为”在共时状态下的使用情况
0.1.2 “以为”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0.2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0.2.1 词汇化研究现状
0.2.2 跨层结构词汇化研究现状
0.2.3 “以为”的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1 “以为”的源结构
1.1 “以”的用法
1.1.1 “以”作动词
1.1.2 “以”作介词
1.1.3 “以”作连词
1.2 “为”的用法
1.2.1 “为”的意义
1.2.2 “为”的性质
1.3 古代汉语中的“以…为
1.3.1 “以…为
1.3.2 “以…为
1.3.3 对“以…为
1.3.4 小结
2 “以为”的词汇化过程
2.1 “以为”连用情况下的两种类型
2.1.1 “以为a”
2.1.2 “以为b”
2.1.3 “以为a”和“以为b”的关系
2.2 从“以为a”到“中置式”的演化
2.3 从“中置式”到“以为b”的演化
2.4 小结
3 “以为”词汇化的发生机制
3.1 指称与陈述的相互转化
3.1.1 指称式与陈述式在语用平面的兼容性
3.1.2 谓词性成分指称化的特性
3.1.3 “以为”的指称和陈述
3.2 指称 1 的省略问题
3.2.1 指称 2是名词性成分的情况
3.2.2 指称 2是谓词性成分的情况
3.2.3 小结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59224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对象及意义
0.1.1 “以为”在共时状态下的使用情况
0.1.2 “以为”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0.2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0.2.1 词汇化研究现状
0.2.2 跨层结构词汇化研究现状
0.2.3 “以为”的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1 “以为”的源结构
1.1 “以”的用法
1.1.1 “以”作动词
1.1.2 “以”作介词
1.1.3 “以”作连词
1.2 “为”的用法
1.2.1 “为”的意义
1.2.2 “为”的性质
1.3 古代汉语中的“以…为
1.3.1 “以…为
1.3.2 “以…为
1.3.3 对“以…为
1.3.4 小结
2 “以为”的词汇化过程
2.1 “以为”连用情况下的两种类型
2.1.1 “以为a”
2.1.2 “以为b”
2.1.3 “以为a”和“以为b”的关系
2.2 从“以为a”到“中置式”的演化
2.3 从“中置式”到“以为b”的演化
2.4 小结
3 “以为”词汇化的发生机制
3.1 指称与陈述的相互转化
3.1.1 指称式与陈述式在语用平面的兼容性
3.1.2 谓词性成分指称化的特性
3.1.3 “以为”的指称和陈述
3.2 指称 1 的省略问题
3.2.1 指称 2是名词性成分的情况
3.2.2 指称 2是谓词性成分的情况
3.2.3 小结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59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85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