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戎语梭磨话名词研究
本文关键词:嘉戎语梭磨话名词研究
【摘要】:嘉戎语梭磨话的名词从种类上可分为:表示人和事物的、表示时间的、表示处所的和表示方位的等四种。从类型上可分为:原形名词、合成名词、派生名词和借词。构词法可以分为附加法和合成法两类。形态标志主要是以词缀来表示。词缀有前缀、中缀、后缀三种类型。有单、复、双数的数量范畴。t(?)-表示单数,-(?)表示复数,-n(?)s表示双数,是加在名词的前或后来表示。名词在句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作者单位】: 阿坝师专双语教育系;
【关键词】: 嘉戎语 名词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一般项目(SC10B064)“嘉戎语词汇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214
【正文快照】: 一、嘉戎语梭磨话名词的构成从种类上可分为:表示人和事物的、表示时间的、表示处所的和表示方位的。从类型上可分为:原形名词、合成名词、派生名词和借词。(一)从种类上可分为:1.表示人和事物。如:slo me学生、ka-jo绵羊、kho rmeg人民、IbIc tJhB物品、t3-sbhi思想、dzpk Ib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木初;;嘉戎语合成词构成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玉琴;德吉卓嘎;;“十八土司”属地及语言探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木初;试论嘉戎语梭磨话的后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3期
2 林向荣;关于嘉戎语的声调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3 严木初;嘉戎语梭磨话前缀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严木初;试论嘉戎语中sɑ的语法功能及形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孙天心;嘉戎语组语言的音高:两个个案研究[J];语言研究;2005年01期
6 赵富荣,蓝庆元;佤语中的傣语和汉语借词[J];民族语文;2005年04期
7 严木初;;嘉戎语合成词构成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8 孙伯君;;契丹小字几类声母的读音[J];民族语文;2007年03期
9 谢友规;衣食住行总相关——从维语中的汉语借词看汉维两族的密切交往[J];语言与翻译;1985年02期
10 朱文旭;彝语古汉语借词的一种形式[J];民族语文;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永功;关嘉录;;论满文中的汉语借词[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2 雷楠;;凤凰山畲语词汇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3 刘凤翥;于宝林;;契丹字研究概况[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4 吴启禄;;布依语的“同义并用”结构[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戴胜海;杨波;颜伟;;现代汉语“名+名”组合的统计考察[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锋;;方块白文的历史发展和现状[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7 李新魁;;西夏语辅音系统研究[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8 龙从军;;藏语三音动词构词分析及自动识别方法[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元鹿;;纳西东巴文计数习俗中所见的原始思维[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10 郭振伟;;谈轻声词的类后缀[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潭江;从汉语的借词看融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微;20年发现 刊布60种新语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黄杰;细说羌语,解读释比[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王亚民 赵秋长;正确对待外来词[N];光明日报;2003年
5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朝克;保护好多样的民族语言文字[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韦仕杰;一本布依族语言文字研究的佳作[N];贵州民族报;2010年
7 于波;拯救满语文[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唐红丽;契丹文研究:三代学者 未有穷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怀榕;茶洞语的汉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4 陈宏;贵州松桃大兴镇苗语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刘光创;利用汉源语素提高对越汉字教学效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红;现代汉语关系名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曾丹;反义复合词形成演变的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谭晓平;江永勉语与汉语的接触与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10 鲜红林;云南罗平布依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生;江华东陂梧州话名词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邱月;今文《尚书》名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罗s,
本文编号:573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73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