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现代汉语限定副词表主观量考察

发布时间:2017-07-27 11:21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限定副词表主观量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限定副词 主观量 分类 证明 句法格式


【摘要】:现代汉语中副词的研究是一个重点,然而关于副词表主观量的研究则是语法学界一个有待深入挖掘的薄弱点。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现状,选取限定副词这一小类,主要运用“有无比较法”,同时借助单项对比分析法对限定副词的表主观量情况作了详尽的考察。最终,我们得出有些限定副词可以表主观量,有的则不表主观量;其中表主观量的限定副词并非只能表主观小量,有一部分还能表主观大量或表主观适量;限定副词在不同的句法格式中表主观量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同时我们归纳出了验证一个限定副词是否表主观量的五种句法格式:“限定副词+数量结构”,“限定副词+非数量结构”,“数量结构+限定副词”,“非数量结构+限定副词”,“数量结构+限定副词+数量结构”。这些发现为副词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主观量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新鲜的例证,有利于丰富主观量理论,加深对限定副词表主观量的认识。本文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回顾主观量问题的研究成果,也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等。第二章明确了我们对主观量的认识,包括重新界定了主观量的定义、对主观量进行了再分类,而且也给出了一套研究限定副词是否表主观量的证明方法。第三章指出了只表主观小量的限定副词:不过、仅(仅仅)、仅只、无非、只、只是。证明了这些词表主观小量的用法,并详尽地描述了这些词可以表主观小量的不同的句法格式。第四章指出了兼表其他主观量的限定副词:才、刚(刚刚)、就、就是。通过“有无比较法”证明了这些词表主观小量及其他主观量(主观大量或主观适量)的用法,并详尽地描述了这些词表主观量的不同的句法格式。第五章指出了不表主观量的限定副词:单(单单)、但、光、净、偏(偏偏)、徒、徒然、唯(惟)、惟独、惟有、止、专、专门。对其不能表主观量的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关键词】:限定副词 主观量 分类 证明 句法格式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第1章 引言13-20
  • 1.1 问题的提出13-14
  • 1.2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4
  • 1.3 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14-19
  • 1.3.1 主观量理论相关研究成果14-17
  • 1.3.2 主观量副词相关研究成果17-19
  • 1.4 本文语料来源19-20
  • 第2章 本文的理论框架20-28
  • 2.1 主观量的定义20-23
  • 2.2 主观量的分类23-25
  • 2.3 主观量的证明方法25-28
  • 第3章 只表主观小量的限定副词28-51
  • 3.1 不过28-33
  • 3.1.1 “不过”的词典释义28
  • 3.1.2 前人的观点28-30
  • 3.1.3 “不过”表主观量的证明30
  • 3.1.4 “不过”表主观量的句法格式30-33
  • 3.1.5 小结33
  • 3.2 仅(仅仅)33-37
  • 3.2.1 “仅(仅仅)”的词典释义33
  • 3.2.2 前人的观点33-34
  • 3.2.3 “仅(仅仅)”表主观量的证明34-35
  • 3.2.4 “仅(仅仅)”表主观量的句法格式35-37
  • 3.2.5 小结37
  • 3.3 仅只37-41
  • 3.3.1 “仅只”的词典释义37-38
  • 3.3.2 “仅只”表主观量的证明38-39
  • 3.3.3 “仅只”表主观量的句法格式39-41
  • 3.3.4 小结41
  • 3.4 无非41-44
  • 3.4.1 “无非”的词典释义41
  • 3.4.2 前人的观点41-42
  • 3.4.3 “无非”表主观量的证明42
  • 3.4.4 “无非”表主观量的句法格式42-44
  • 3.4.5 小结44
  • 3.5 只44-48
  • 3.5.1 “只”的词典释义44-45
  • 3.5.2 前人的观点45
  • 3.5.3 “只”表主观量的证明45
  • 3.5.4 “只”表主观量的句法格式45-48
  • 3.5.5 小结48
  • 3.6 只是48-50
  • 3.6.1 “只是”的词典释义48-49
  • 3.6.2 “只是”表主观量的证明49
  • 3.6.3 “只是”表主观量的句法格式49-50
  • 3.6.4 小结50
  • 3.7 本章小结50-51
  • 第4章 兼表其他主观量的限定副词51-74
  • 4.1 才51-57
  • 4.1.1 “才”的词典释义51
  • 4.1.2 前人的观点51-52
  • 4.1.3 “才”表主观量的证明52-53
  • 4.1.4 “才”表主观量的句法格式53-56
  • 4.1.5 小结56-57
  • 4.2 刚(刚刚)57-62
  • 4.2.1 “刚(刚刚)”的词典释义57
  • 4.2.2 前人的观点57-58
  • 4.2.3 “刚(刚刚)”表主观量的证明58
  • 4.2.4 “刚(刚刚)”表主观量的句法格式58-61
  • 4.2.5 小结61-62
  • 4.3 就62-68
  • 4.3.1 “就”的词典释义62
  • 4.3.2 前人的观点62
  • 4.3.3 “就”表主观量的证明62-63
  • 4.3.4 “就”表主观量的句法格式63-67
  • 4.3.5 小结67-68
  • 4.4 就是68-73
  • 4.4.1 “就是”的词典释义68
  • 4.4.2 前人的观点68-69
  • 4.4.3 “就是”表主观量的证明69
  • 4.4.4 “就是”表主观量的句法格式69-72
  • 4.4.5 小结72-73
  • 4.5 本章小结73-74
  • 第5章 不表主观量的限定副词74-94
  • 5.1 单(单单)74-77
  • 5.1.1“单(单单)”的词典释义74
  • 5.1.2 前人观点74-75
  • 5.1.3 本文的结论75-77
  • 5.2 但77-78
  • 5.2.1“但”的词典释义77
  • 5.2.2 本文的结论77-78
  • 5.3 光78-80
  • 5.3.1“光”的词典释义78
  • 5.3.2 前人观点78-79
  • 5.3.3 本文的结论79-80
  • 5.4 净80-82
  • 5.4.1“净”的词典释义80-81
  • 5.4.2 本文的结论81-82
  • 5.5 偏(偏偏)82-84
  • 5.5.1“偏(偏偏)”的词典释义82
  • 5.5.2 本文的结论82-84
  • 5.6 徒84-85
  • 5.6.1“徒”的词典释义84
  • 5.6.2 本文的结论84-85
  • 5.7 徒然85-86
  • 5.7.1“徒然”的词典释义85
  • 5.7.2 本文的结论85-86
  • 5.8 唯(惟)86-87
  • 5.8.1“唯(惟)”的词典释义86
  • 5.8.2 本文的结论86-87
  • 5.9 惟独87-88
  • 5.9.1“惟独”的词典释义87
  • 5.9.2 本文的结论87-88
  • 5.10 惟有88-89
  • 5.10.1“惟有”的词典释义88
  • 5.10.2 本文的结论88-89
  • 5.11 止89-91
  • 5.11.1 “止”的词典释义89-90
  • 5.11.2 前人的观点90
  • 5.11.3 本文的结论90-91
  • 5.12 专91-92
  • 5.12.1 “专”的词典释义91
  • 5.12.2 本文的结论91-92
  • 5.13 专门92-93
  • 5.13.1 “专门”的词典释义92
  • 5.13.2 本文的结论92-93
  • 5.14 本章小结93-94
  • 结语94-96
  • 参考文献96-101
  • 致谢101-10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0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王志英;;双量式“X就Y”表量的认知解释[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杨荣祥;“范围副词”中的功能差异——兼论副词次类的划分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王还;也说“刚”和“刚才”[J];汉语学习;1998年05期

5 钱兢;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连用[J];汉语学习;2005年02期

6 姚小鹏;姚双云;;“不X”类副词的语法化与表义功用[J];汉语学习;2010年04期

7 李宇明;“一V…数量”结构及其主观大量问题[J];汉语学习;1999年04期

8 李宇明;数量词语与主观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9 祝东平;刘富华;;副词“才”主观量表达的语义基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肖奚强;协同副词的语义指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立成;现代汉语限定性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检红;限制副词“只”与“X”的粘合[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立成;汉语唯一性范围副词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3 贾冬梅;“才X就Y”句式探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孟冬梅;现代汉语转折副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5 胡玉智;语气副词“偏”与“偏偏”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姚远;限制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璐;主观量视角下的副词歧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松月;汉韩表主观量副词对比[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81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81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2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