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作为“症候”:新时期初的兰波译介

发布时间:2017-07-30 04:08

  本文关键词:作为“症候”:新时期初的兰波译介


  更多相关文章: 兰波译介 新时期初 话语论争 诗学视野


【摘要】:作为一个并不占据译介活动中心的案例,兰波译介于新时期初的症候性意义在于避免了过分的典型化,从而可以更接近文化交流的常态。在遭遇较长时间的忽视之后,他的再次显现首先关联了语境的许可和需求问题。该时期的人道主义、现代主义、朦胧诗等论争,既带有文艺探索的诉求,又带有政治观念和评价标准的惯性束缚。当兰波以例证方式进入这些话语,他或被解说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批判性,从而有可资借鉴之处,或被视为颓废、自我表现、逻辑不通而被置于反面,但都隐含了政治观念化的影响问题。程抱一、刘自强等对兰波的集中译介,将叙述重心转换到诗学领域,更多注重兰波在象征主义及诗艺革新中的地位和意义,从而为此时期的复杂场域增加了诗学维度。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兰波译介 新时期初 话语论争 诗学视野
【分类号】:I565.072;H059
【正文快照】: 1979年5月,即将结束法国出访之旅的徐迟,在巴黎获得了程抱一先生的赠别礼物,其中有“两束论法国诗和里尔克的诗论”。徐迟后来对此叙述:“那是用中文论述的,又附有他的几十篇译诗。捧读之下,视为至宝,弥足珍贵,即作为枕中秘藏,不愿轻易示人。”回国之后,他又从中“选录若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卡特琳娜·阿尔冈,刘阳;程抱一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04期

2 刘甫田;“新的美学原则”质疑——与孙绍振同志商榷[J];承德师专学报;1982年02期

3 ;法国象征派诗歌选译[J];外国文学;1982年10期

4 雷石榆;诗歌审美判断的探索[J];河北学刊;1982年02期

5 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的创作及理论[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6 张一兵;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王琦;访问法国画家[J];美术;1981年06期

8 王尚寿;;文艺不应脱离人民[J];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1982年00期

9 朱光潜;;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的言论概述[J];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03期

10 张英伦;;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概观[J];诗探索;198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霞;;《桥》的双重意蕴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杨娴;曾美海;;虎妞命运悲剧的多维透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陈宇家;;介入与背离——20世纪女性作家小说创作中的两种倾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4 孔力媛;;解读生存者悲剧的精神状态——读毕飞宇《青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5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邢荣;;2000年以来国内阿尔都塞研究述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许晖;;不自知的失落者——《肥皂》中四铭形象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8期

8 张永胜;;《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个精神分析的文本[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9 高雪晓;鲁迅小说中的自剖体验[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朱振琪 ,高万云;修辞美学论略[J];渤海学刊;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珊;;《天一言》中“天一”的“俄狄浦斯情结”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贾振勇;;《子夜》:感性生命力和理性生命力的纠结[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郁卉;政治实践与思想干预[D];南开大学;2010年

2 虞昕;论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场域的主要特征[D];上海大学;2011年

3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汪树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D];武汉大学;2004年

5 牛竞凡;对话与融合的艺术[D];复旦大学;2006年

6 禹建湘;现代性症候的乡土想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亚平;感伤: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体验与表达[D];扬州大学;2007年

8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D];四川大学;2007年

9 沈文慧;延安文学与农民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叶立文;增长与繁荣—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说中的先锋话语[D];武汉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尤内斯库作品在中国1978年至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翔娟;文化冲突及其精神反映:“五四”女作家自我意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佳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莹莹;论当代中国流行歌词中的“及时行乐”主题[D];暨南大学;2011年

5 吴海鸥;中国新时期马列文论教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显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学思想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武莎;陈映真小说论[D];华侨大学;2011年

8 李忍;“朦胧诗论争”中的代际裂痕问题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丁进乐;从审美走向审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媛媛;弗吉尼亚·伍尔夫之中、日译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英伦;;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概观[J];诗探索;198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政;兰波无神话[J];国外文学;2000年02期

2 冯大庆;;兰波诗作《感觉》新译[J];法语学习;2009年06期

3 周家树;;兰波研究简介[J];法国研究;1988年02期

4 罗大冈;;诗人兰波[J];法国研究;1989年01期

5 潞潞;;兰波回乡[J];诗刊;2011年06期

6 王以培;通灵者,今安在?——纪念兰波诞辰150周年[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1期

7 单百灵;陈小妹;;流放中的上帝之子——解读兰波的诗歌《坏血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8 周e,

本文编号:592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92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6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